精品解析: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九游会网址多少
2024-06-17
|
2份
|
24页
|
8人阅读
|
0人下载
2024年南京市玄武区初三二模语文卷(满分 120 分;时间 120 分钟)友情提醒:此卷为试题卷,答案写在此卷上无效。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一(26分)学校即将举办科技节,初三(1)班准备介绍“vr”技术,因此上网搜集了资料。资料卡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技术。这是一种运用计算机仿真系统创建多源信息融hé( )的交互式三维动态实景以及动作仿真的技术,可以使用户沉浸其中。钱学森曾说:“virtual reality,此词中译,可以是‘人为景境’或‘灵境’。我特别喜欢‘灵境’,中国味特浓。”在《用“灵境”是实事求是的》一文中,他再次提到:“我们传统文化正好有一个表达这种情况的词‘灵境’,这比‘临( )境’好,因为这个‘境’是虚的,不是实的。”1. 阅读资料卡,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融hé( ) 临( )境2. 以下短语均来自资料卡,与另三项短语结构不同的一项是( ) a. 多源信息 b. 动态实景 c. 实事求 d. 传统文化3. 根据以上的资料,你向大家解说“vr”翻译为“灵境”的妙处。4. 结合下列vr眼镜介绍,就“vr技术能否应用校园”的话题完善采访提纲。 vr眼镜介绍 使用方法:头戴式显示设备,将人对外界的视觉、听觉封闭,引导用户在虚拟环境中产生真实的感觉。 重量:400g-600g(约1瓶矿泉水重量) 价格:2000—4000元 优势:全息影像、沉浸体验。 风险:颈椎病、视疲劳,影响用户区分虚拟与现实的能力。 采访提纲 采访对象 采访问题 校医 (1)_______________ 校长 vr眼镜价格高,学校如何确保vr教学实施的经费支出? 教育专家 (2)_______________5. 有人建议运用vr眼镜来开展校园消防安全教育,有人认为多此一举。对此,你怎么看待并阐述理由。6. 默写(1)补充诗句,驱遣想象,感受“灵境”之美。①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②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④__________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2)补足语段,再现想象,体会诗人心愿。运用vr技术,可以模拟李商隐和家人团聚,共话思念的场景,让我们能穿越时空体会到诗人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夜雨寄北》)的心愿;运用vr技术,还可以模拟⑦__________的场景,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诗人“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的心愿。(备选:a.刘禹锡《浪淘沙》 b.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李清照《渔家傲》)二(49分)(一)古诗文阅读(12分)材料一吴伟业①,字骏公。伟业学问博赡,诗文工丽,蔚为一时之冠,不自标榜。性至孝生际鼎革②有亲在不能不依违顾恋。俯仰身世,每自伤也。临殁,顾言:“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时一境不历艰苦。死后敛以僧装。坟前立一圆石,题曰‘诗人吴梅村之墓’。勿起祠堂,勿乞铭。”闻其言者皆悲之。(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减)材料二登缥缈峰[清]吴伟业绝顶江湖放眼明,飘然如欲御风行。最高尚有鱼龙气,半岭全无鸟雀声。芳草青芜迷远近,夕阳金碧变阴晴。夫差③霸业销沉尽,枫叶芦花钓艇横。材料三题《吴梅村集》[清]爱新觉罗·弘历梅村一卷足风流,往复披寻未肯休。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思杜陵愁④。裁成蜀锦⑤应惭丽,细比春蚕好更抽。寒夜短檠⑥相对处,几多诗兴为君收。(材料二、三选自《吴梅村诗集笺注》,中华书局2020年版)【注释】 ①吴伟业:字梅村,诗人,明末中举,后被迫仕清。②鼎革:指朝代更替。③夫差:即春秋时吴王夫差;明朝开国皇帝也曾称过吴王。④西昆,北宋诗歌流派,以缠绵哀婉著称;杜陵,即杜甫。⑤蜀锦:四川丝织品,图纹对称,色彩鲜艳,对比性强。⑥短檠(qíng):短架座灯。7. 给材料一画横线的句子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 性至孝,生际鼎,革有亲,在不能不依违顾恋。b. 性至孝,生际鼎革,有亲在,不能不依违顾恋。c. 性至孝生,际鼎革,有亲,不能不依违顾恋。d. 性至孝生,际鼎革有,亲在,不能不依违顾恋。8. 翻译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时一境不历艰苦。9. 材料三中弘历对吴伟业的诗作评价很高。请你结合三则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弘历评价 表达效果 举例分析 “秋水精神香雪句” 运用比喻手法,以“秋水”“香雪”喻指吴伟业诗歌的语句优美、意境优雅。 如材料二中“夕阳金碧变阴晴”,描绘湖水青碧、夕照灿烂,相互映照,明暗相生的景象,色彩绚丽。 “西昆幽思杜陵愁” 用(1)___的手法,将吴梅村与杜甫相提并论,点出两人诗作均蕴含了故国之思。 (2)_____________ “裁成蜀锦应惭丽,细比春蚕好更抽。” 与材料一的“(3)______”相照应,赞美吴诗的对仗工整,辞章精致。 如“最高尚有鱼龙气,半岭全无鸟雀声”对仗工整。 “(4)_______” 以诗人寒夜灯下阅读吴诗,侧面烘托吴诗的高妙风流。 如“飘然如欲御风行”抒发了诗人登峰后的豪迈之情,衬托了缥缈峰的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图灵测试王诺诺①格子间的四面墙都刷得雪白,年轻人对着屏幕,荧屏的光在他眼前不断闪烁,与屏幕背后的人工智能不断交谈已经使他声音沙哑,这就是人工智能图灵测试员的悲惨生活。②“你知道这个实验是干什么的吗?”年轻人对着屏幕问。③“图灵测试。将计算机接入可调取海量信息的网络,再命令它和人类测试员对话,如果人类测试员——也就是你,无法分辨对象是人还是电脑,那该人工智能就算通过了图灵测试。”一个生硬的声音回答道。④“说得对。那你来讲个恐怖故事吧。”⑤“从前有个庙……”⑥“停,你是电脑,这太明显了。”年轻人揉揉太阳穴,伸手去拿咖啡。⑦“第362号人工智能图灵测试失败。”系统宣布。⑧“我在这儿工作三个月了,每次电脑都能被我揪出来。已经362次了!”年轻人说。门外的统计员能够通过集音器听到他的话。⑨门外的统计员传来声音:“测试不都这样吗?我们隔壁有个实验,已经失败15019次了,照样启动了15020次测试。”⑩“难道要我也测试15020次吗?我说就该降低点难度,让这些电脑好通过测试……这样也好交差嘛!唉!363次实验启动!”⑪屏幕再度亮起,显示数字363。“你讲个恐怖故事吧。”年轻人说。⑫“真实的世界里从不缺少恐怖的故事。”363号人工智能说道。⑬“有意思。说得你好像在真实世界里活过一样。”⑭“你说的真实又是什么呢?”⑮“我是人类,我能喝咖啡,能在这里坐着,这就是真实。而你,很可能就是一段程序。”⑯“能喝咖啡就是真实吗?”扬声器里的音量忽然提高了,“如果一个人出生后就困在格子间,接受既定的知识,重复既定的对话,那他的生活是真实的吗?”⑰话音落下,似乎触碰到了什么开关。⑱年轻人忽然弯下腰去。这三个月他做着同样的事,但他这么做的原因呢?是谁聘用他的?是谁让他坐在这里的?他的回忆呢?他的姓名、父母、学校,他对此一无所知!为什么,他这三个月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⑲“你们……骗我!其实我、我才是被测试的对象,对吧?”半晌,年轻人抬起苍白的脸向屏幕问道。⑳就在此时,屏幕上的数字发生了变化——“第15020号人类镜像图灵测试,通过!”扬声器里的声音说道。㉑此时,在测试间外,两个机械外壳包裹的个体正在交谈:“成了!我就说要降低难度吧!这不就可以交差了!”㉒“是值得庆贺!自从两千年前人类灭绝,我们无数次想利用基因残片复制出有自我意识的‘人类’,成功的标准就是他能否通过镜像图灵测试——让复制人和计算机对话,看他能不能觉醒,并意识到人类已经毁灭,自己只是实验的观测对象。”㉓“之前15019个失败实验都快把我搞疯了。”㉔“是啊,人类向来不聪明,尤其是从他们完全依赖我们之后……我们给了他提示,他才能通过实验。接下来也不能松懈!我们试试不降低标准他要多久才能觉醒。记忆初始化——准备!” (选自《今日文摘》,2023年11月刊,有删改)10. 阅读小说,从“设置悬念——解开悬念”的角度来梳理小说情节。 设置悬念 解开悬念 年轻人为什么与屏幕背后的人工智能不断交谈? (1)______ 隔壁失败了15019次测试是什么测试? (2)______ (3)______ 年轻人是被测试的复制人。 真正开展图灵测试的是谁? (4)______ 11. 联系上下文,揣摩语句,分析年轻人的复杂情感。半晌,年轻人抬起苍白的脸向屏幕问道。12. 小说中年轻人没有姓名。下列对这种安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年轻人是人工智能创造的人类镜像,是用作图灵测试的工具,人工智能没有赋予他姓名。b. 姓名是人具有人类个体特征一种属性,年轻人其实并没有父母、家庭,自然没有姓名。c. 故事中没有赋予年轻人姓名,暗示他长时间以来没有真正自我意识,不知道“我是谁”。d. 作者在刻意设置悬念,让读者对年轻人的姓氏产生疑问,从而产生进一步读下去的兴趣。13. 结合文本内容以及链接材料,探究科技对人类来说有哪些现实意义。材料一“在人难以到达的海底进行探险,确实让人匪夷所思,但我相信,科学的进步终有一天会使海底变成通途的。” (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材料二“……现在,每个长时间在太空工作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都有了一双眼睛,由这里真正能去度假的幸运儿带上这双眼睛,让身处外太空的那个思乡者分享他的快乐。” (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三)组合文本阅读(20分)班级将开展“如何科学复习”主题学习会,为此,你搜集了下列材料来探究。材料一 角度 主动学习 被动学习 学习态度 学习者从自己意愿出发,带着问题学习,有针对性地练习。 学习者从他人要求出发,记忆书本、老师或者其他人教授的知识。 表现形式 讨论前先思考,形成自己观点和想法;听课时主动思考,经常提出好问题。 在讨论中不主动表达,随声附和;听课时忙于记笔记,缺少思考。 学习效果 课堂学习内容留存率高。 课堂学习内容留存率低。 (根据《给孩子的费曼学习法》编辑整理,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版)材料二(根据《极简学习法》编辑整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版)材料三我们常以为自己晚些时候会更有动力去工作,于是就会产生“我更想明天再做这件事”的想法,这是拖延症最大的心理误区之一。但实际情况是,当“晚些时候”到来时,我们仍然和之前一样没有动力。那么,我们该如何战胜拖延、增强动力呢?首先,①我们要学会忍受做任务时的不适感,要告诉自己在任务中产生的不适情绪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过去。其次,②我们应该放手去做,不要有过多忧虑,只要做了,就是朝成功的方向前进了一步。接着,我们可以将注意力从做任务时的厌恶和沮丧情绪中转移出来,放在不一样的感觉上,比如想学习新知识的渴望,想更上一层楼的雄心……这都会提升做事的积极性。除此之外,研究表明,30分钟有氧运动可以显著提高幸福感,会让我们变得更有学习动力。(根据《情绪创可贴》编辑整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版)14. 下列说法不符合“科学复习”策略的选项是( )a. 数学课后,几位同学围着老师,针对课上一道题的多种解法与老师进行了热烈讨论。b. 小玄听试卷评讲课一直埋头记录,他将每道题的标准答案都一字不落地记录了下来。c. 小武发现自己对“理解段落作用”这类题掌握不够好,于是回家后进行了专题强化。d. 妈妈发现小语到周末总会拖延整理错题集,于是建议她下楼运动一段时间后再整理。15. 教材中“卖油翁”的故事能否佐证材料二的“33原则”,请加以判断并论证。16. 材料三中划横线的①②句顺序是否合理,请结合上下文判断并阐述理由。17.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结合你的阅读经验,从以下名著中任选一部,说说你将如何科学地复习它,字数在100-120之间。备选名著:《朝花夕拾》《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经典常谈》《艾青诗选》三(45分)18. 这学期的午间,南京某小学学生在操场上开启了晒太阳的午休模式,某中学学生自发在校园公共区域展示才艺……这些现象,引发了社会热议,也激发了你的诸多联想与思考。请以“将午间还给孩子 ”为题,来记叙自己在校园午间成长的故事,或阐述自己对这类现象的思考。要求:①从“!”“。”“?”中任选一种标点符号填入题目横线处;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信息。第1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南京市玄武区初三二模语文卷(满分 120 分;时间 120 分钟)友情提醒:此卷为试题卷,答案写在此卷上无效。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一(26分)学校即将举办科技节,初三(1)班准备介绍“vr”技术,因此上网搜集了资料。资料卡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技术。这是一种运用计算机仿真系统创建多源信息融hé( )的交互式三维动态实景以及动作仿真的技术,可以使用户沉浸其中。钱学森曾说:“virtual reality,此词中译,可以是‘人为景境’或‘灵境’。我特别喜欢‘灵境’,中国味特浓。”在《用“灵境”是实事求是的》一文中,他再次提到:“我们传统文化正好有一个表达这种情况的词‘灵境’,这比‘临( )境’好,因为这个‘境’是虚的,不是实的。”1. 阅读资料卡,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融hé( ) 临( )境2. 以下短语均来自资料卡,与另三项短语结构不同的一项是( ) a. 多源信息 b. 动态实景 c. 实事求是 d. 传统文化3. 根据以上的资料,你向大家解说“vr”翻译为“灵境”的妙处。4. 结合下列vr眼镜介绍,就“vr技术能否应用校园”的话题完善采访提纲。 vr眼镜介绍 使用方法:头戴式显示设备,将人对外界的视觉、听觉封闭,引导用户在虚拟环境中产生真实的感觉。 重量:400g-600g(约1瓶矿泉水重量) 价格:2000—4000元 优势:全息影像、沉浸体验。 风险:颈椎病、视疲劳,影响用户区分虚拟与现实的能力。 采访提纲 采访对象 采访问题 校医 (1)_______________ 校长 vr眼镜价格高,学校如何确保vr教学实施的经费支出? 教育专家 (2)_______________5. 有人建议运用vr眼镜来开展校园消防安全教育,有人认为多此一举。对此,你怎么看待并阐述理由。【答案】1. ①. 合 ②. lín 2. c 3. “灵境”一词能够激发想象,表现灵妙之境。体现虚境“灵境”一词言约义丰,有中国语言的凝练之美。中国味特浓,能够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 4. ①. 示例:佩戴vr眼镜有颈椎病等风险,学生上课能长时间佩戴吗? ②. 示例:vr眼镜能够带给人沉浸式体验,它是否比传统学习方式效力高? 5. 使用vr眼镜进行校园消防安全教育有利有弊。佩戴vr眼镜可以模拟消防事故场景,更真实还原危险(如地震、火灾)来临的紧迫感。佩戴vr眼镜笨重且与现实场景隔绝,不利于开展大范围的逃生演习。【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融hé——融合: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临境:到了那个境地。【2题详解】本题考查短语类型。常用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a.“多源”是修饰语,“信息”是中心语,属于偏正短语;b.“动态”是修饰语,“实景”是中心语,属于偏正短语;c.“实事”是名词,“求是”是动词,属于主谓短语;d.“传统”是修饰语,“文化”是中心语,属于偏正短语;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钱学森所说“virtualreality,此词中译,可以是‘人为景境’或‘灵境’。我特别喜欢‘灵境’,中国味特浓”可知,“灵境”一词言简义丰,中国味特浓;根据“我们传统文化正好有一个表达这种情况的词‘灵境’,这比‘临境’好,因为这个‘境’是虚的,不是实的”可知,“灵境”一词表明这个“境”是虚的,不是实的,激发想象,表现灵妙之境。【4题详解】本题考查采访问题设计。根据话题“vr技术能否应用校园”和采访对象的特点分析作答。采访校医,可就如何规避vr技术的风险提问;采访教育专家,可就教育手段与教育成效的关系等提问。示例:vr眼镜重400g-600g,长期佩戴有颈椎病、视疲劳的风险,它适合给学生上课长时间佩戴吗?示例:vr眼镜能够带给人沉浸式体验,但是也会影响用户区分虚拟与现实能力,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5题详解】本题考查谈认识、看法。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不赞同运用vr眼镜来开展校园消防安全教育。因为开展校园消防安全教育应该以实景模拟为主,真实还原危险来临的紧迫感,这样才会有实际效果,运用vr眼镜反而达不到这种效果。示例:我赞同运用vr眼镜来开展校园消防安全教育。在vr消防教育中,学生会很清晰了解逃生技巧和消防器材的使用,让学生在面对各种火灾时都能从容应对。不仅如此,基于系统的可重复利用性,vr消防体验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学精学透,从而有效节省各种安全知识的培训费用。6. 默写(1)补充诗句,驱遣想象,感受“灵境”之美。①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②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④__________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2)补足语段,再现想象,体会诗人心愿。运用vr技术,可以模拟李商隐和家人团聚,共话思念的场景,让我们能穿越时空体会到诗人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夜雨寄北》)的心愿;运用vr技术,还可以模拟⑦__________的场景,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诗人“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的心愿。(备选:a.刘禹锡《浪淘沙》 b.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李清照《渔家傲》)【答案】 ①. 飞鸟相与还 ②. 风正一帆悬 ③. 长河落日圆 ④.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⑤. 何当共剪西窗烛 ⑥.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⑦. 诗人看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和美/千万间宽敞的房屋、屋檐下贤士们安然自在/飓风不停推动小舟到达蓬莱仙境地(场景与所填诗句相吻合,能够体现心愿的美好场景) ⑧. 如今直上银河去 ⑨. 同到牵牛织女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和诗句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①②③④⑤⑥中注意“悬、圆、疑、窗”等字的正确书写。⑦⑧⑨题,先从刘禹锡《浪淘沙》、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李清照《渔家傲》中任选一首诗歌,选取其中你印象最深刻(或最感兴趣)的诗句,概括出该句所写场景及心愿,然后默写该诗句。示例一:刘禹锡《浪淘沙》中“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描写了看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和美场景,表达了作者向往田园生活的心愿;示例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描写了千万间宽敞的房屋、屋檐下贤士们安然自在的场景,表达了庇护读书人(或天下苍生)的心愿;示例三:李清照《渔家傲》中“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描写了飓风不停推动小舟到达蓬莱仙境地场景,表达了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心愿。二(49分)(一)古诗文阅读(12分)材料一吴伟业①,字骏公。伟业学问博赡,诗文工丽,蔚为一时之冠,不自标榜。性至孝生际鼎革②有亲在不能不依违顾恋。俯仰身世,每自伤也。临殁,顾言:“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时一境不历艰苦。死后敛以僧装。坟前立一圆石,题曰‘诗人吴梅村之墓’。勿起祠堂,勿乞铭。”闻其言者皆悲之。(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减)材料二登缥缈峰[清]吴伟业绝顶江湖放眼明,飘然如欲御风行。最高尚有鱼龙气,半岭全无鸟雀声。芳草青芜迷远近,夕阳金碧变阴晴。夫差③霸业销沉尽,枫叶芦花钓艇横。材料三题《吴梅村集》[清]爱新觉罗·弘历梅村一卷足风流,往复披寻未肯休。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思杜陵愁④。裁成蜀锦⑤应惭丽,细比春蚕好更抽。寒夜短檠⑥相对处,几多诗兴为君收。(材料二、三选自《吴梅村诗集笺注》,中华书局2020年版)【注释】 ①吴伟业:字梅村,诗人,明末中举,后被迫仕清。②鼎革:指朝代更替。③夫差:即春秋时吴王夫差;明朝开国皇帝也曾称过吴王。④西昆,北宋诗歌流派,以缠绵哀婉著称;杜陵,即杜甫。⑤蜀锦:四川丝织品,图纹对称,色彩鲜艳,对比性强。⑥短檠(qíng):短架座灯。7. 给材料一画横线的句子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 性至孝,生际鼎,革有亲,在不能不依违顾恋。b. 性至孝,生际鼎革,有亲在,不能不依违顾恋。c. 性至孝生,际鼎革,有亲在,不能不依违顾恋。d. 性至孝生,际鼎革有,亲在,不能不依违顾恋。8. 翻译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时一境不历艰苦。9. 材料三中弘历对吴伟业的诗作评价很高。请你结合三则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弘历评价 表达效果 举例分析 “秋水精神香雪句” 运用比喻手法,以“秋水”“香雪”喻指吴伟业诗歌的语句优美、意境优雅。 如材料二中“夕阳金碧变阴晴”,描绘湖水青碧、夕照灿烂,相互映照,明暗相生的景象,色彩绚丽。 “西昆幽思杜陵愁” 用(1)___的手法,将吴梅村与杜甫相提并论,点出两人诗作均蕴含了故国之思。 (2)_____________ “裁成蜀锦应惭丽,细比春蚕好更抽。” 与材料一的“(3)______”相照应,赞美吴诗的对仗工整,辞章精致。 如“最高尚有鱼龙气,半岭全无鸟雀声”对仗工整。 “(4)_______” 以诗人寒夜灯下阅读吴诗,侧面烘托吴诗的高妙风流。 如“飘然如欲御风行”抒发了诗人登峰后豪迈之情,衬托了缥缈峰的高。【答案】7. b 8. 我这一生的际遇,时常处于忧虑惶恐之中,没有哪一时刻、哪一境遇不历经艰苦。 9. ①. 类比 ②. 如材料二中借“夫差霸业销沉尽,枫叶芦花钓艇横”哀叹明王朝的灭亡,往昔繁华不在,表达故国之思。 ③. 诗文工丽 ④. 寒夜短檠相对处,几多诗兴为君收。【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句意为:他性情极为孝顺,生活在朝代更替之时,有父母在堂,不能不有所迟疑徘徊、顾念留恋。根据句意可知,“性至孝”“生际鼎革”是并列短语,描述吴伟业的性情和经历,两句间及其后用逗号;“有亲在”和“不能不依违顾恋”是因果关系的复句,两句间用逗号,因此句子的标点可标注为:性至孝,生际鼎革,有亲在,不能不依违顾恋;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吾:我;遭际:泛指人生经历;忧危:指忧患危险;历:经历。【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比阅读。(1)考查写作手法分析。由“将吴梅村与杜甫相提并论,点出两人诗作均蕴含了故国之思”可知,“西昆幽思杜陵愁”一句借助杜甫的伤时忧国之愁表达吴梅村的“故国之思”,是类比的写作手法,高度评价了吴梅村诗句的清新纯净和意蕴深刻的特点。(2)考查诗句赏析。“夫差霸业销沉尽,枫叶芦花钓艇横”意思是:吴王夫差的霸业已经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那枫叶、芦花和横卧的钓艇,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历史。诗人以“夫差霸业销沉”哀叹明王朝的灭亡,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对历史无情、人生短暂的感慨和惆怅。(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裁成蜀锦应惭丽,细比春蚕好更抽”意思是:这些诗篇如蜀锦般华丽,让人自愧不如其美丽;又像春蚕吐丝般细腻,让人想不断抽取品味。诗人用蜀锦的华丽和春蚕的细腻作为对比和比喻,突出梅村诗作的华丽与细腻。阅读材料一“伟业学问博赡,诗文工丽,蔚为一时之冠,不自标榜”可知,与这句评价相照应的句子是“诗文工丽”,都是从语言运用艳丽、细腻的角度评价的。(4)本题考查诗句理解。从表达效果中“诗人寒夜灯下阅读吴诗”“侧面烘托吴诗的高妙风流”可得出弘历的评价是:“寒夜短檠相对处,几多诗兴为君收”。这句诗的意思是:在寒冷的夜晚,我独自坐在灯下,与这卷诗作相对,我的诗兴被你(指梅村的诗作)激发,为你收集了多少美妙的灵感。诗人以寒夜、短檠(灯)为背景,描绘了自己与梅村诗作相伴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喜爱和敬仰之情,侧面展现了梅村诗作的魅力。【点睛】参考译文:材料一:吴伟业,字骏公。吴伟业的学问渊博丰富,诗文工整艳丽,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但他从不自我夸耀。他性情极为孝顺,生活在朝代更替之时,有父母在堂,不能不有所迟疑徘徊、顾念留恋。他回顾自己的一生,常常自我伤感。临终时,他回顾说:“我一生遭遇坎坷,万事都充满忧患危险,没有一时一境不经历艰苦。我死后用僧人的装束来收敛我。在坟前立一块圆石,上面题写‘诗人吴梅村之墓’。不要修建祠堂,不要请求名人作墓志铭。”听到这些话的人都为他感到悲伤。材料二:站在江湖的绝顶,放眼望去,视野开阔明亮,感觉轻盈得仿佛要乘风飞翔。在最高的山峰上,依然能感受到水族的神秘气息,但在半山腰,却听不到一丝鸟雀的鸣叫声。远处的芳草青翠,近处的杂草茂盛,都让人迷失了方向,无法分辨远近,夕阳的光辉如金子般璀璨,随着天气的变化,它在阴晴之间转换色彩。吴王夫差的霸业已经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那枫叶、芦花和横卧的钓艇,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历史。材料三:梅村(吴伟业)的一卷诗作真是足够风流倜傥,我反复品读,始终不愿停止。那诗中的意境如同秋水般清澈,词句中散发出如香雪般的气息,既有西昆体的深邃幽思,又融合了杜甫的深沉忧愁。这些诗篇如蜀锦般华丽,让人自愧不如其美丽;又像春蚕吐丝般细腻,让人想不断抽取品味。在寒冷的夜晚,我独自坐在灯下,与这卷诗作相对,我的诗兴被你(指梅村的诗作)激发,为你收集了多少美妙的灵感。(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图灵测试王诺诺①格子间的四面墙都刷得雪白,年轻人对着屏幕,荧屏的光在他眼前不断闪烁,与屏幕背后的人工智能不断交谈已经使他声音沙哑,这就是人工智能图灵测试员的悲惨生活。②“你知道这个实验是干什么的吗?”年轻人对着屏幕问。③“图灵测试。将计算机接入可调取海量信息的网络,再命令它和人类测试员对话,如果人类测试员——也就是你,无法分辨对象是人还是电脑,那该人工智能就算通过了图灵测试。”一个生硬的声音回答道。④“说得对。那你来讲个恐怖故事吧。”⑤“从前有个庙……”⑥“停,你是电脑,这太明显了。”年轻人揉揉太阳穴,伸手去拿咖啡。⑦“第362号人工智能图灵测试失败。”系统宣布。⑧“我在这儿工作三个月了,每次电脑都能被我揪出来。已经362次了!”年轻人说。门外的统计员能够通过集音器听到他的话。⑨门外的统计员传来声音:“测试不都这样吗?我们隔壁有个实验,已经失败15019次了,照样启动了15020次测试。”⑩“难道要我也测试15020次吗?我说就该降低点难度,让这些电脑好通过测试……这样也好交差嘛!唉!363次实验启动!”⑪屏幕再度亮起,显示数字363。“你讲个恐怖故事吧。”年轻人说。⑫“真实的世界里从不缺少恐怖的故事。”363号人工智能说道。⑬“有意思。说得你好像在真实世界里活过一样。”⑭“你说的真实又是什么呢?”⑮“我是人类,我能喝咖啡,能在这里坐着,这就是真实。而你,很可能就是一段程序。”⑯“能喝咖啡就是真实吗?”扬声器里的音量忽然提高了,“如果一个人出生后就困在格子间,接受既定的知识,重复既定的对话,那他的生活是真实的吗?”⑰话音落下,似乎触碰到了什么开关。⑱年轻人忽然弯下腰去。这三个月他做着同样的事,但他这么做的原因呢?是谁聘用他的?是谁让他坐在这里的?他的回忆呢?他的姓名、父母、学校,他对此一无所知!为什么,他这三个月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⑲“你们……骗我!其实我、我才是被测试的对象,对吧?”半晌,年轻人抬起苍白的脸向屏幕问道。⑳就在此时,屏幕上的数字发生了变化——“第15020号人类镜像图灵测试,通过!”扬声器里的声音说道。㉑此时,在测试间外,两个机械外壳包裹的个体正在交谈:“成了!我就说要降低难度吧!这不就可以交差了!”㉒“是值得庆贺!自从两千年前人类灭绝,我们无数次想利用基因残片复制出有自我意识的‘人类’,成功的标准就是他能否通过镜像图灵测试——让复制人和计算机对话,看他能不能觉醒,并意识到人类已经毁灭,自己只是实验的观测对象。”㉓“之前15019个失败实验都快把我搞疯了。”㉔“是啊,人类向来不聪明,尤其是从他们完全依赖我们之后……我们给了他提示,他才能通过实验。接下来也不能松懈!我们试试不降低标准他要多久才能觉醒。记忆初始化——准备!” (选自《今日文摘》,2023年11月刊,有删改)10. 阅读小说,从“设置悬念——解开悬念”的角度来梳理小说情节。 设置悬念 解开悬念 年轻人为什么与屏幕背后的人工智能不断交谈? (1)______ 隔壁失败了15019次的测试是什么测试? (2)______ (3)______ 年轻人是被测试的复制人。 真正开展图灵测试的是谁? (4)______ 11. 联系上下文,揣摩语句,分析年轻人的复杂情感。半晌,年轻人抬起苍白的脸向屏幕问道。12. 小说中年轻人没有姓名。下列对这种安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年轻人是人工智能创造的人类镜像,是用作图灵测试的工具,人工智能没有赋予他姓名。b. 姓名是人具有人类个体特征的一种属性,年轻人其实并没有父母、家庭,自然没有姓名。c. 故事中没有赋予年轻人姓名,暗示他长时间以来没有真正自我意识,不知道“我是谁”。d. 作者在刻意设置悬念,让读者对年轻人的姓氏产生疑问,从而产生进一步读下去的兴趣。13. 结合文本内容以及链接材料,探究科技对人类来说有哪些现实意义。材料一“在人难以到达的海底进行探险,确实让人匪夷所思,但我相信,科学的进步终有一天会使海底变成通途的。” (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材料二“……现在,每个长时间在太空工作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都有了一双眼睛,由这里真正能去度假的幸运儿带上这双眼睛,让身处外太空的那个思乡者分享他的快乐。” (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答案】10. ①. 年轻人在进行图灵测试 ②. 人类镜像图灵测试 ③. 年轻人为什么对自己的一切一无所知? (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 ④. 两个机械外壳包裹的个体/人工智能/机器人 11. 示例:他为自己并不是真正的人类而震惊/惊讶/恐惧,为自己一直被人工智能所欺骗而愤怒,为自己丧失测试员身份,只是一个被测试的实验品而感到沮丧/悲哀/无助/懊恼。 12. d 13. 示例:科技可以帮助人类探索未知的领域;科技可以为人类描绘关于未来美好的蓝图,激发人类创造未来的愿望(科技进步/科学发展);科技的神奇力量和积极意义,让人类弥补现实中的缺憾并能够即时分享美好感受;科技的发展也在警示我们不能一味依赖科技,否则可能被高科技操控从而走向毁灭;警示人们反思科技与人类的关系(科技和人类共处角度)。【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1)根据题干“设置悬念”是“年轻人为什么与屏幕背后的人工智能不断交谈?”的提示,找到②段“‘你知道这个实验是干什么的吗?’年轻人对着屏幕问。”和③段“图灵测试。将计算机接入可调取海量信息的网络,再命令它和人类测试员对话,如果人类测试员——也就是你,无法分辨对象是人还是电脑,那该人工智能就算通过了图灵测试。”可概括为:年轻人在进行图灵测试。(2)根据题干“设置悬念”是“隔壁失败了15019次的测试是什么测试?”的提示,找到⑳段“第 15020号人类镜像图灵测试,通过!”可概括为:人类镜像图灵测试。(3)根据题干“解开悬念”是“年轻人是被测试”的提示,找到⑱段“这三个月他做着同样的事,但他这么做的原因呢?是谁聘用他的?是谁让他坐在这里的?他的回忆呢?他的姓名、父母、学校,他对此一无所知!为什么,他这三个月从来没有这么想过”可概括为:年轻人为什么对自己的一切一无所知?(或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4)根据题干“设置悬念”是“真正开展图灵测试的是谁?”的提示,找到㉑段“此时,在测试间外,两个机械外壳包裹的个体正在交谈:‘成了!我就说要降低难度吧!这不就可以交差了! ’”可概括为:两个机械外壳包裹的个体(人工智能机器人)。【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理解。⑲段“年轻人抬起苍白的脸向屏幕问道”中的加点字“苍白”本义是白而发青。结合⑲段“你们……骗我!其实我、我才是被测试的对象,对吧?”可知,这里有因为为自己被欺骗感到愤怒而苍白;结合㉒段“自从两千年前人类灭绝,我们无数次想利用基因残片复制出有自我意识的‘人类’,成功的标准就是他能否通过镜像图灵测试——让复制人和计算机对话,看他能不能觉醒,并意识到人类已经毁灭,自己只是实验的观测对象”可知,也有为自己并不是真正的人类感到震惊而苍白;结合 ①段“年轻人对着屏幕,荧屏的光在他眼前不断闪烁,与屏幕背后的人工智能不断交谈已经使他声音沙哑,这就是人工智能图灵测试员的悲惨生活”可知,还有因为自己丧失测试员身份,只是一个被测试的实验品感到沮丧而苍白。据此分析可知,这里的“苍白”含有愤怒、震惊、沮丧等多种复杂感情。【12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理解不正确。根据㉒段“自从两千年前人类灭绝,我们无数次想利用基因残片复制出有自我意识的‘人类’,成功的标准就是他能否通过镜像图灵测试——让复制人和计算机对话,看他能不能觉醒,并意识到人类已经毁灭,自己只是实验的观测对象”可知,“年轻人”是“复制人”,而非真正的人类,他的任务是帮助机器人完成图灵测试,况且“两千年前人类灭绝”了,没有必要有姓氏的区别;结合㉔段“是啊,人类向来不聪明,尤其是从他们完全依赖我们之后……我们给了他提示,他才能通过实验。接下来也不能松懈!我们试试不降低标准他要多久才能觉醒。记忆初始化——准备!”可知,小说塑造“年轻人”这一现象,意在引起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忧虑,而非“读者对年轻人的姓氏产生疑问”。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根据材料一“在人难以到达的海底进行探险,确实让人匪夷所思,但我相信,科学的进步终有一天会使海底变成通途的。”可知,表达海底探险,总有一天会变成通途,可得,科技的进步,可以帮助人类探索未知的领域,使更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根据材料二“……现在,每个长时间在太空工作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都有了一双眼睛,由这里真正能去度假的幸运儿带上这双眼睛,让身处外太空的那个思乡者分享他的快乐”可知,科技的发展,让特殊群体弥补现实中的缺憾并能够即时分享美好感受。 根据选文㉔段“接下来也不能松懈!我们试试不降低标准他要多久才能觉醒。记忆初始化——准备!”可知,科技发展永无止境,能激发人类创造未来的愿望;根据选文㉔段“是啊,人类向来不聪明,尤其是从他们完全依赖我们之后……我们给了他提示,他才能通过实验。”可知,科技的发展,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后果,反噬人类——被高科技操控从而走向毁灭。(三)组合文本阅读(20分)班级将开展“如何科学复习”主题学习会,为此,你搜集了下列材料来探究。材料一 角度 主动学习 被动学习 学习态度 学习者从自己意愿出发,带着问题学习,有针对性地练习。 学习者从他人要求出发,记忆书本、老师或者其他人教授的知识。 表现形式 讨论前先思考,形成自己观点和想法;听课时主动思考,经常提出好问题。 在讨论中不主动表达,随声附和;听课时忙于记笔记,缺少思考。 学习效果 课堂学习内容留存率高。 课堂学习内容留存率低。 (根据《给孩子的费曼学习法》编辑整理,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版)材料二(根据《极简学习法》编辑整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版)材料三我们常以为自己晚些时候会更有动力去工作,于是就会产生“我更想明天再做这件事”的想法,这是拖延症最大的心理误区之一。但实际情况是,当“晚些时候”到来时,我们仍然和之前一样没有动力。那么,我们该如何战胜拖延、增强动力呢?首先,①我们要学会忍受做任务时的不适感,要告诉自己在任务中产生的不适情绪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过去。其次,②我们应该放手去做,不要有过多忧虑,只要做了,就是朝成功的方向前进了一步。接着,我们可以将注意力从做任务时的厌恶和沮丧情绪中转移出来,放在不一样的感觉上,比如想学习新知识的渴望,想更上一层楼的雄心……这都会提升做事的积极性。除此之外,研究表明,30分钟有氧运动可以显著提高幸福感,会让我们变得更有学习动力。(根据《情绪创可贴》编辑整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版)14. 下列说法不符合“科学复习”策略的选项是( )a. 数学课后,几位同学围着老师,针对课上一道题的多种解法与老师进行了热烈讨论。b. 小玄听试卷评讲课一直埋头记录,他将每道题的标准答案都一字不落地记录了下来。c. 小武发现自己对“理解段落作用”这类题掌握不够好,于是回家后进行了专题强化。d. 妈妈发现小语到周末总会拖延整理错题集,于是建议她下楼运动一段时间后再整理。15. 教材中“卖油翁”的故事能否佐证材料二的“33原则”,请加以判断并论证。16. 材料三中划横线的①②句顺序是否合理,请结合上下文判断并阐述理由。17.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结合你的阅读经验,从以下名著中任选一部,说说你将如何科学地复习它,字数在100-120之间。备选名著:《朝花夕拾》《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经典常谈》《艾青诗选》【答案】14. b 15. 示例1:合适。卖油翁反复练习,练成从钱孔酌油的高超技艺,符合学会知识后,至少用3次的原则。此外,卖油翁由酌油推知高超的射箭技艺也重在技术熟练,抓住了两者的本质,符合举一反三的原则。示例2:不合适。虽然卖油翁反复练习,练成从钱孔酌油的高超技艺,符合学会知识后,至少用3次的原则;但射箭是一项远比酌油复杂的技艺,不仅需要手熟,还需要敏捷的反应、高超的天分等,不能简单归因于熟能生巧,不符合举一反三的原则。 16. 示例:不妥当,②应当放在①前。从时间顺序看,放手去做应是第一步,此后才需要忍受不适情绪。从上下文结构上看,②与下文转移关注点相照应。 17. 示例:首先,主动思考,积极提问。(结合材料要有具体的做法,仅说主动学习不得分)如思考《朝花夕拾》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儿童教育观?其次,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有效刷题/把握33原则)如向同学们解说《狗猫鼠》的创作背景,理解其讽刺用意。最后,克服拖延,立刻行动。如主动将《朝花夕拾》的故事脉络整理出来,理解文本逻辑关系。(例子与方法相匹配)【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由材料一“被动学习”中表现形式“听课时忙于记笔记,缺少思考”可知,小玄“一直埋头记录”“一字不落地记录”属于被动学习,不符合“科学复习”策略;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与拓展运用。材料二的“33原则”是指学会知识后,至少用3次,并抓住本质,举一反三。针对这一原则,联系教材中“卖油翁”的故事加以判断并论证,答案不唯一。如回答适合,因为卖油翁反复练习才有了从钱孔酌油的高超技艺,而卖油翁也领悟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的道理,认为任何技艺的精进都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实践,体现了举一反三的思考方式。如回答不适合,主要是因为从钱孔酌油的高超技艺与射箭技艺所有不同,不符合举一反三的原则。示例一:不合适。卖油翁通过反复练习,练成了从钱孔酌油的高超技艺,这确实体现了“学会知识后,至少用3次”的原则。但是,将这一技能与射箭技艺相比较并认为两者的本质相同,从而推出射箭也重在技术熟练,这种类比忽略了射箭技艺所需的其他关键因素,如身体协调性、力量控制、精神集中等。因此,这种比较没有充分考虑到两种技艺之间的差异,不符合举一反三的原则。示例二:合适。卖油翁的练习过程展示了通过不断重复和实践来精进技能的重要性,这与学会知识后多次应用以加深理解和掌握的原则相符。同时,卖油翁能够从自己的经验中抽象出更普遍的规律——即任何技艺的精进都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实践,并将这一规律应用到对射箭技艺的理解上,体现了举一反三的思考方式。尽管射箭技艺的复杂性远超酌油,但卖油翁的思考过程展示了如何从具体实践中提炼出普遍原则,并将其应用到新的领域,这是符合举一反三原则的有效思考和应用。【1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衔接排序。作答时,首先表明观点态度,不妥当。其次结合具体内容阐明理由。首先,按照逻辑顺序,应该先“放手去做”,即先行动起来,然后在做的过程中再去“学会忍受做任务时的不适感”。如果先强调忍受不适,可能会让人产生畏惧心理而不敢轻易开始行动,而先倡导放手去做,能鼓励人们迈出第一步,之后再去面对可能产生的不适,这样更符合人们克服拖延、逐步增强动力的心理和行为过程。其次,由材料三下文“接着,我们可以将注意力从做任务时的厌恶和沮丧情绪中转移出来,放在不一样的感觉上”可知,②与下文转移关注点相照应。所以二者顺序调换一下会更合理。【17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与拓展运用。材料一通过“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对比,突出论述主动学习态度、表现形式和学习效果,材料二通过图表形式展现“多元输出:四层输出,把知识真正用起来”,材料三论述战胜拖延、增强动力的方法。综合运用这些“科学复习”策略,从名著中任选一部进行具体运用,注意既要结合理论,又要有具体的做法。示例一:《昆虫记》:首先,主动探索思考,比如探究昆虫的各种习性是如何形成的。其次,把昆虫的有趣故事讲给伙伴听,如蝉是如何歌唱的。最后,克服拖延,立刻着手整理不同昆虫的生活习性,马上开始绘制昆虫的形态特征图,加深对它们的了解。示例二:《经典常谈》:首先,主动提问,例如《诗经》艺术特色是什么。其次,给同学讲解经典作品的主要内容,像《论语》的核心思想。最后,不拖延,即刻行动,整理各经典的要点,构建知识体系。示例三:《艾青诗选》:首先,积极思考艾青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如为何他的诗歌充满对土地的热爱。其次,给朋友朗诵并讲解喜欢的诗歌,如《我爱这土地》并阐述喜欢的理由。最后,不拖延,赶紧分类整理不同时期艾青诗歌的风格特点。三(45分)18. 这学期的午间,南京某小学学生在操场上开启了晒太阳的午休模式,某中学学生自发在校园公共区域展示才艺……这些现象,引发了社会热议,也激发了你的诸多联想与思考。请以“将午间还给孩子 ”为题,来记叙自己在校园午间成长的故事,或阐述自己对这类现象的思考。要求:①从“!”“。”“?”中任选一种标点符号填入题目横线处;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信息。【答案】例文:将午间还给孩子!午间是一天中最短暂却充满活力的时刻,我喜欢午间的阳光明媚,喜欢午间的雀鸟歌唱。而最让我快乐的午间活动,则是与好友们一起运动。我们能有午间活动,我们是幸福的孩子! 每天中午,学校的操场上都会聚集着一群同学,我们戴上帽子,穿上短裤和运动鞋,迎接午间的运动时光。操场边上是绿草茵茵的跑道,上面绘着许多五彩的线条,如同一副美丽的画卷。我们往往会首先跑步,慢慢地加快速度,感受风的呼啸,感受阳光的温暖。跑步之后,我们选择丢沙包。丢沙包是一项考验团队协作能力的活动。队员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投掷,争分夺秒地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激发着队友们的潜力。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快乐的心情,因为快乐是这项活动的灵魂。我们体验到了把午间还给孩子的快乐。 接下来,我们开始玩羽毛球。羽毛球是一项运动耐力和速度的结合,我们必须保持敏捷的身手,灵活地进行各种运动。扇动羽毛球拍,击打球,追逐球,在阳光的照射下,我们尽情展现着自己的运动才华。 当我们体力逐渐透支时,我们选择坐在一起,分享午餐。抬头望去,可以看到满天的蓝天飘过好几个白云,有时候还会有几只小鸟飞过,给我们带来一点生机和欢乐。我们用开心的笑声、共同度过的午间时光,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午间活动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健康习惯。参加午间活动的同学,通常都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他们会吃一些有益的食物,确保身体的需要。他们还会积极参加各种运动,保持良好的体形。 快乐的午间活动给了我们一个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我们可以在短短的午间时间里,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才艺和能力。每个人都会被鼓励和认可,这让我们感到非常开心和自豪。 通过快乐的午间活动,我学会了团队合作、信任和友谊。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们会互相致谢,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感觉,让我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友情的温暖。快乐的午间活动,让我忘却了学习的烦恼和压力,让我体验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我希望每天都能和朋友们一起度过充实而快乐的午间时光,用汗水和笑声,抒发自己的真情和情感。我们同时更感受到了午间还给孩子之后的诸多好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1、审题立意。请以”将午间还给孩子_____”为题,来记叙自己在校园午间成长的故事,或阐述自己对这类现象的思考。要求从“!”“。”“?”中任选一种标点符号填入题目横线处。如果想要表达强烈的情感,可以选择感叹号;如果想要客观地陈述事实,可以选择句号;如果想要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可以选择问号。总之,要先选取某个标点符号填入空缺处,再针对校园中存在的问题或者看到现象,表达对校园生活的喜欢或者热爱,或者对某种活动的渴望。2、选材构思。如果选择感叹号,作文将侧重于对某一现象或经历的强烈情感表达。例如,可以描述自己在午间时间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时,所体验到的快乐、兴奋或成就感,用感叹号来强调这种情感的强烈程度。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反思为何午间时间对学生如此重要,以及学校应该如何更好地利用这段时间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如果选择句号,作文将倾向于陈述事实,客观地描述午间时间在学校中的使用情况,以及这种使用方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可以分析不同学校对午间时间的不同安排,以及这些安排背后的原因和目的。同时,也可以探讨这些安排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实际影响,以及学生对此的看法和反馈。如果选择问号,作文将侧重于对午间时间使用肪式的疑问和思考。可以提出诸如“为什么学校要采用这样的午间安排?”“这样的安排真的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吗?”等问题,并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解答和探讨。这种写作方式有助于弓发读者对午间时间使用方式的关注和思考,促进对教育问题的深入讨论。在选择标点符号时,需要考虑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第1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资源
示范课
由于学科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 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学科网,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