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导学案-九游会网址多少
2024-06-17
|
7页
|
3人阅读
|
0人下载
普通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案【学习日标】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特点和价值;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学习重难点】重点华文化在交流中的发展。难点 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预习新知】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 佛教文化的传入(1)历程:两汉之际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佛教出现不同宗派,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 理论的宋明 形成,佛教融合宋明为的一部分。(2)佛教文化的影响:①积极:对中国人的、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习俗、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艺术中国传统的、书法和绘画,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建筑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如:②局限: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2.西方文化的传入(西学东渐)(1)明末清初时期(近代科学)①明末,意大利人 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②《几何原本》《_》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③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②)19世纪中叶①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②1862年成立,旨在培养外交和人才。③清政府创办一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学习,严复、詹天佑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近代知识分子。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3)19世纪末20世纪初①戍戍变法时期: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____的展开。②辛亥革命时期: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的思想武器。(4)20世纪早期①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与科学的思想。②饿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索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在中国的传播。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 东亚文化圈:对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的影响(1)文化的传播公元前4世纪一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日本列岛和东南亚文字地区。各国又在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3-5世纪,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儒学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成为官学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__、__等国,各国佛教得到佛教发展(2)社会制度朝鲜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日本7世纪,日本实行,制度以为蓝本越南教育体制移植于中国,跟中国的基本一样社会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生活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影响(3)科技在其他区域的传播中国人进入,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14世纪末传播大批华桥移居东,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的15世纪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2.对欧洲的影响(1)古代科技: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传入。。纸的出现:造纸术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火药13世纪经_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__,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大大推动了运动和_,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印刷术进步(2)思想文化:16-18世纪,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3)生活文化:中国的茶、瓷器、园林和建筑在欧洲成为时尚。【巩固练】1.中华文化是中国发展的历史源头和内在动力,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中华文化源源不断地向外进行着辐射和传播。在古代,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有()①朝鲜②日本③越南④加纳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西方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据此你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是()a.中国人b.阿拉伯c.法兰克人d.罗马人3.德国文豪歌德在比较中西文学后说:“当中国人已拥有小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正在树林里生活呢。”其实在16世纪前后,也就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在欧洲社会风靡的是中华文化。材料表明()a.欧洲文艺复兴的动力源于中国文化b.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强c.16世纪前后中国文化开始向外轮出d.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胜于外国文化4.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西汉陆上魏晋开始唐都长安进红明徐光启 魏源撰成为国际出现三教译介西方写《海合流科技都会国图志》公元1年500年1000年 1500年 1800年a.东亚文化圈形成b.造纸术传入中亚c.佛、道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d.中华文化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5.唐朝王室在继承隋《九部乐》的基础上,以地名、国名为乐部名称,编制形成了燕乐、清商仗(传统音乐)、西凉仗、天竿仗、高丽仗等十部乐,推动中国古代音乐走向了高峰。这折射出当时()a.音乐形式的高雅华贵b.文化上的兼容并包c.国奉民安的盛世局面d.统治者的生活奢靡6.1593年,传教士利玛窦把《四书》翻译成拉丁文;此后,中国大部分文史经典被翻译成各国文字。1602年,利玛窦在中国刊印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先后被十二次刻印。1607年,与徐光启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出版。据此可知,明朝时期(a.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共识b.东西方文化得到全面融合c.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d.东西方文化在交流中发展7.如图为刘炜主编的《中华文明传真》中阐述佛教与儒家对应观念的示意图。据此可知_佛教的不杀生不愉盗不饮不安语“五戒律”a.佛教积极融合本土文化b.儒学汲取佛学自我革新c.三教交融互补趋势明显d.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8.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些维新志士吸收阳明学中注重人性、“陶冶人物之功”,在幕府末期的社会变更中找到了让自己扬名历史的哲学。阳明学成为维新志士反抗封建幕府统治最尖锐的思想武器。材料体现了(_a.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影响b.托古改制推动政治革命c.进步思想决定改革成败d.阳明学是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9.日本学者山鹿素行(1622一1685)按照中国《朱子小学》的模式写成武家教科书《武教小学》目的是把武士子弟培养成正行正知,符合武士道标准的有用人才,并强化武士实践道德的自觉性。这反映出日本(-a.强化武士忠君观念b.善于学习先进文化c.重视国民小学教育d.以理学为正统思想10.美国某学者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蔡伦)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该项发明是()c.指南针a.印刷术b.造纸术d.火药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文化影响力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邻近国家,其中包括:古朝鲜受到中国文化和政治制度的深刻影响,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模仿了中国的行政机构设置和管理方式,①符合要求,日本在5世纪到8世纪期间,通过有意的模仿和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官僚管理的领土政府,②符合要求;越南在历史上也曾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采纳了许多中国的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方法,③符合要求;c项正确;加纳属于非洲国家,并没有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④不符合要求,排除abd项。故选c项。2.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人的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谚语的意思是中国人发明,阿拉伯人传播,法兰克人应用并改进,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传播交流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故e项正确,a.cd三项错误。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影响。选择b:根据材料“16世纪...在欧洲社会风靡的是中华文化”得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强大。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的动力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推动,不是中华文化。排除c:中国文化对外的影响早已存在选项中的“开始”表述不准确。排除d: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国有影响,但不能得出中国传统文化意蕴胜于外国文化。4.答案:c解析:依据图中的时间信息可知.空白处所对应的时间大致为宋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儒学在吸收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即理学,故c正确;东亚文化圈形成是在唐代,故a不正确;造纸术传入中亚是在8世纪.故b不正确;中华文化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故d不正确。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音乐继承了传统音乐的部分内容,又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发展繁荣,体现出文化上的兼容并包,故选b项。材料讲述的是唐代音乐的成就,并未强调音乐形式多样,a项错误。材料没有指明唐朝音乐走向高峰的具体时间段,不能推断出当时处于盛世局面,c项错误。朝廷设置十部乐的目的,除了供统治者娱乐,更重要的是显示国家强盛,其政治性大于娱乐性,礼仪性大于表演性d项错误。6.答案:d解析:题干信息反映了明朝时期东西方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故选d项。“社会共识”“全面融合”题干中体现不出,a、b两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文化现象并不会冲击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项错误。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佛教与儒学的融合及佛教的本土化。选择a:根据示意图可知,佛教中的五戒律与儒家的五常一对应,体现出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传播方便,积极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积极融合本土文化,不是儒学的自我革新。排除c材料中没有出现道教,因此不能得出c项结论。排除d:材料体现的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主动改造,与本土文化融合,无法体现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王阳明的思想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选择a: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维新志士利用王阳明的思想,使其成为反抗封建幕府统治的思想武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影响排除b:阳明学在日本社会变革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不能体现“托古改制推动政治革命”。排除c:材料体现日本明治维新志士利用中国的儒家学说开展反封建斗争,但不能说明进步思想“决定”改革成败,c项表述绝对。排除d:阳明学说只是被日本维新志士吸收利用,并非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9.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按照中国《朱子小学》的模式写成武家教科书《武教小学》”,可以看出日本通过学习中国儒家文化,培养人才,加强武士道德修养,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日本对中华文化的学习,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日本对武士子弟的培养和教育,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学习儒家文化,不能得出以理学为正统思想,排除d项。故选:b。10.答案:b解析:由材料“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可知,这是对造纸术的描述。东汉时期,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故b正确。
相关资源
示范课
由于学科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 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学科网,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