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年宁夏银川九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语文试题-九游会网址多少

标签:
精品解析文字版答案
切换试卷
2024-06-16
| 2份
| 29页
| 11人阅读
| 0人下载
银川九中教育集团阅海一校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35分)1. 语境默写。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崇尚君子风骨。君子风骨就是,李白虽自感前途迷茫,仍高呼①“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范仲淹虽思家心切,慨叹②“______,______”但依然选择坚守边关建功立业(《渔家傲·秋思》):刘禹锡虽然长期遭贬,却坚信③“______,______”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辛弃疾虽不被朝廷重用,却依然不减报国之志,总是梦回④“______,______”的紧张激烈的战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总之,君子风骨是⑤“______,______”的洁身自好(《爱莲说》),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内外兼修、人格完善的生活态度和道德理念。2. 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语段: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1)任务1:这段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______》。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______的形式。(2)任务2: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小语同学给大家推荐了自己阅读《经典常谈》的方法,请你完成下面表格的内容。 方法提要 阅读任务 (1)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可以选择关注某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小语推荐的阅读方法是:______ (2)如果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应该选择阅读的内容是:______a.《战国策》第八 b.“四书”第七c.《周易》第二 d.辞赋第十一(3)任务3: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言里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经典常谈》共十三篇,从内容上看,有的一部书是一门学问,有的一部书是一种生活习俗,有的一部书是一段历史……请以书中的某篇为例,谈谈你读完后获得了什么文化知识,以及读此篇经典的意义。3. 成语积累。琅琅书声,浓浓墨香。读书月如期而至,在这个 ① (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的时代,各种信息 ② ,如何保持内心的丰盈和充实是我们共同面对的问题。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瞄准知识的巅峰 ③ (顺着阶梯一步一步地往上走),你将收获丰盈的人生,涵养文明的秉性。同学们,我们不但要有坚持阅读的行动,还要有积极阅读的心。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用心阅读一本好书, ④ ,从中汲取力量,走出迷惘,超越庸常,光亮人生。(1)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①③处的成语。①______ ③______(2)②④处成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a. 纷至沓来 咬文嚼字 b. 纷至沓来 含英咀华 c. 接踵而至 含英咀华 d. 接踵而至 咬文嚼字4. 下面是网友游览宁夏后写的一副对联,请将对联补充完整,并说说理由。上联:贺兰古韵传千古下联:黄河波涛______万年理由:______5.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4.9万亿元,同比增速高达35.2%。②一段时间以来,不少现象级的消费,如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旅游、天水麻辣烫等爆火,新电商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③作为新电商最常见的应用场景,直播电商近年来发展迅速,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④与此同时,短视频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也不断涌现,极大地改变了网络购物场景和版图。a. ①③④② b. ③①④② c. ③②①④ d. ①③②④6.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宁夏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目标 设定目标 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 2025年 5500万千瓦 15%左右 2027年 6000万千瓦 16%左右 2035年 1亿千瓦以上 30%左右(数据来源:《关于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实施意见》)材料二:近日,宁夏出台《关于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实施意见》,围绕能源生产绿色转型、清洁能源制造产业、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转型制度保障等提出22条政策举措,全力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工作。(《宁夏日报》2023年11月13日,有改动)材料三:坚持源头发力,推动煤炭绿色智能开采、煤电清洁低碳建设、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风电光伏高质量跃升发展、可再生能源多元发展、绿氢低成本规模化发展,做好能源“生产”文章。坚持产业筑基,建设国家光伏产业发展高地,提升风电设备制造配套能力,加快完善新型储能产业链条,积极培育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做好能源“产业”文章。坚持用能升级,促进重点行业清洁低碳高效用能,持续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做好能源“消费”文章。(《宁夏日报》2023年11月13日,有改动)(1)阅读材料一,概括主要信息(2)结合三则材料,谈一谈宁夏在推行“清洁能源低碳转型”工作上是如何做的。7. 文明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灵魂。为配合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学校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请以学生会的名义,面向全体学生写一篇倡议书。要求:阐述目的,提出要求,格式正确,至少提出两点倡议。二、阅读理解(40分)(一)(12分)“君子”作为中国士大夫理想人格的化身,承载了人们对有修养、有能力、有品味、有追求的人的美好向往。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就包含了对儿子日后能够成为“君子”的殷切期待,文章说:【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如果说,《诫子书》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那么,《论语》则是孔子对世人的无限期待。在《论语》20篇中,“君子”一词共出现过107次。孔子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日常生活方面列举了“君子”范式:【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对“君子”之道的推崇不仅仅教育了他的弟子,也在更深层次的心理、道德方面向世人解读了怎样成为一个“君子”:丙】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节选自《论语·里仁》)8.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非淡泊无以明志 (2)人不堪其忧 (3)苟志于仁矣 (4)是人之所欲也9.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2)君子去仁,恶乎成名?10. 请用“/”符号给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11. 【甲】【乙】【丙】分别对“君子”这一崇高的人格评判标准做出了解读、阐释。请结合三个文段内容,说说如何才能培养“君子之德”。(二)(4分)耒阳溪①夜行[唐]张九龄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岚气②船间入,霜华衣上浮。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注释]①耒阳溪:湘江支流耒水,在湖南省东南部,这首诗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诗人奉朝廷之命祭南岳和南海的旅途中。②岚气:山中雾气。12. 下面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点明时间、地点和交通工具。b. 这首诗采用白描手法,对景物未作具体、细致、逼真的刻画,淡淡点染,却产生了高度传神达意的艺术效果。c. 整首诗写诗人夜行溪上所见之景,主要从视觉的角度进行描写,通过溪上清幽的景物,表达诗人的情怀。d. 全诗几乎句句写景,结尾一个“愁”字,画龙点睛,点明题旨。13. 请自选角度赏析本诗颔联。(三)(10分)扬起奋斗风帆,在新征程上乘风破浪①青春,是人一生最蓬勃向上的时光;是一种敢闯敢拼的心态;是一种无关于年龄的精神状态,亦是一种积极向上奋斗的精神……广大青年身处新时代,只有扬起奋斗的风帆,才能在新征程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②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回望历史,抗战时期,进步青年即便长途跋涉也要“到延安去”;新中国成立后,青年突击队响应号召艰苦创业、建设国家;改革开放后,爱岗敬业、服务人民的青年岗位能手不断涌现;新时代,青年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一代又一代青年在平凡而伟大的事业中修炼品德修为,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③奋斗是“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奋斗是练就过硬本领、担当时代重任。在2023年跳水世界杯蒙特利尔站,中国跳水梦之队奋勇拼搏,继上一站西安站后,再一次包揽全部九块金牌,连续两站世界杯包揽全部金牌,用实力展现了中国体育向强国迈进的有力步伐;在遍布神州大地的铁路线上,铁路青年勇攀科技高峰,实现中国高铁自主创新的伟大梦想,用青春擦亮中国高铁的世界“名片”;在农业乡村这块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越来越多的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投身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用智力和活力为建设农业强国添砖加瓦……④奋斗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有立根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才能绽放绚丽之花。奋斗也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显担当。______。向下扎根,向上拼搏,让理想信念在实践中升华,广大青年一定能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抵达梦想的彼岸。⑤青春的责任一脉相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担当起神圣的历史使命,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当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用激昂的旋律唱响青春宣言,奋力书写无愧时代的壮丽篇章。(作者:杨莹青/选自《中国青年报》)14.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作者运用排比句,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开门见山,引起下文。b. 第②段的开头句是本段的分论点,作者化用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的句子。c. 第③段作者列举了“中国跳水梦”“铁路青年”“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三个事例,目的是证明“奋斗是‘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奋斗是练就过硬本领、担当时代重任”的分论点。d. 本文论述严密,作者列举事例有理有据,说服力强。15. 分析第②段的作用。16. 在第④段横线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17. 请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分析写作上的两个特点。(四)(14分)故乡的冬张金凤①冬天是被一场场北风送来的。北风随意一点,天就蓝了,天底下的事物纷纷变身。叶子变得五彩斑斓后,四处投递着消息。土地变得坚硬而冷峻,空气变得干燥,人们念着“开北风了”纷纷去晒瓜干做脆响的口粮。北风抚摸着田野,大地上作物越来越少,麦苗嫩嫩的小腰身接过时令衔接的大旗。②冬天是被萝卜送来的。“立冬收萝卜,小雪收白菜。”从霜降到小雪,正是白菜越长越壮实的时候。虽然在______后,早晚会有些霜冻,然而白菜的筋骨结实,越冷,越长得瓷实,越冷,越生得鲜美。③“猫冬”是从堵上后窗那一刻开始的。父亲用泥坯把后窗堵了,又抹上厚厚泥层。后窗变成了后墙的日子家里暖了许多。地瓜干藏在屋顶棚子上,盖着薄薄的豆秸叶;奶奶天天偎在炕头上,透过窗户中间的小玻璃片观天看地;就连平日里忙碌的母亲,也常常坐在炕头上摆弄窗花和鞋垫。④北方的冬天常常是万里晴空,日头那么慷慨地照着,大地一丝风也没有。大好的天气里最适合一帮老伙计聚在一起,排在南墙根下晒太阳。⑤思念一场雪从树叶还没有落光开始。初雪撵着小雪节气而来。那一天,风也潮润,云也低沉。不经意间,草垛上、树枝上甚至墙头的草上,都传来沙沙声,那是雪的脚印。听雪的人高兴地跑过大街,一路报告着:下雪了,下雪了。⑥雪在那个北风不紧的日子只是遥遥地打了个招呼,人间就热闹地接待。小雪节气的雪,还能多热烈呢?但是,小雪的仪式感却非常足。人们在大锅灶上炒一锅大白菜、豆腐,加了粗粉条。这是齐鲁大地胶州地界标准的雪天大锅菜,用刚刚收回家的大白菜炖猪肉粉条,仿佛是给白菜过节,也是为小雪过节,更为接下来要休养生息的冬天过节。⑦有风的冬日,村庄很安静,连狗儿也不叫,天地间只有风声。柴门被扭得吱吱呀呀,玉米秸垛窸窸窣窣,槐树豆叮叮咚咚,白杨树笔直而向上的枝丫就像竖琴,被风刮奏着。⑧冬天的田园鸟雀盘旋,不到下雪的日子,它们不去啄那些高树上的柿子。秋天采柿子的时候,竹竿足够长,母亲却不让采最高枝上的十几个柿子,每棵树上都留着些。那些柿子长得饱满而丰腴,看起来很好吃。母亲说,留几个柿子“看冬”。光秃秃的枝丫上,那几个柿子看守着冬天,越来越红。后来,大雪覆盖了原野,柿子树梢成了鸟雀聚会的地方,它们啄着柿子,享受雪天里的盛宴。⑨总得有一场鹅毛大雪才对得起冬天的想念,天地都被扯不开的“芦花”填满。芦花雪是数朵雪花粘在一起,像一只只柳叶船,硕大仍不失轻盈。它们飘荡在天空,慢慢降落并栖息在稀疏的篱笆上、草垛上,落在毛茸茸的干扁豆藤上,落在月季花干透却未凋零的花骨朵上……那样自然,那样和谐,好似它们的到来就为这样的相依,就是为给那些枯木干藤开一季花。雪成了藤上的花、花上的蕊、蕊上的蝶。⑩大雪来的时候,乡村是沸腾的、喧闹的。孩子们在雪扯起的帷幕间奔跑着,欢呼着,庆祝着。小手冻得好似小胡萝卜,捧起一把雪,就那么扬向对方,或将雪攥成团,“嗖”地打在对方肥大的棉袄棉裤上。⑪下过大雪,屋里开始点泥火盆,它既可以取暖,又能烫热一壶酒,在暖炕上斟饮。大雪封门后最宜饮酒,炉灶上嗞嗞啦啦,炒鸡蛋的香、炸花生米的香、煎白菜包的香、烤小鱼干的香混合在炊烟里,飘荡在雪的曼舞中。故乡被酒香菜香熏醉的雪花,飘得更舞步翩翩了。⑫雪持久不化的日子,母亲在屋檐下的长木橛子上挂了几穗高粱穗子款待麻雀。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我们有冬天“斋鸟”的传统。木橛上那些高粱穗不几日就变得轻了,若雪还没有化,母亲会另选一把穗子挂出去。⑬故乡的冬天是浪漫而温暖的。那些冬夜,乡村寂静得只听见风吹草叶的轻叹。透过窗户,或是温暖的灯光伴着夜读的身影,或是一位默默剪窗花的母亲,守着一炕香甜的酣梦。(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2月11日,有改动)18. 填入第②段横线处的节气正确的是( )a. 立冬 b. 小雪 c. 霜降19.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故乡的冬天有哪些特点?20. 文中多次提到了母亲,你读出了怎样的母亲形象?21. 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2. 这篇文章内容繁多,看似闲散,实则散而不乱,谈谈你的理解。23. 请你简要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三、写作(45分)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宁静如水的校园旧貌,尘封已久的童年往事……很多时候,往往不经意的触动,会引出我们缕缕不断的情思。当眼前呈现出种种校园旧貌时,我们会忆起昔日在校园里奔忙的人们,会忆起那一段段令人难忘的校园生活;当看见活泼可爱的小孩在父母身边撒娇,目睹一群稚童奔跑着快乐地放飞风筝时,我们的童年记忆也会被点燃。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与感悟,联系学习和生活的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第1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银川九中教育集团阅海一校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35分)1. 语境默写。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崇尚君子风骨。君子风骨就是,李白虽自感前途迷茫,仍高呼①“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范仲淹虽思家心切,慨叹②“______,______”但依然选择坚守边关建功立业(《渔家傲·秋思》):刘禹锡虽然长期遭贬,却坚信③“______,______”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辛弃疾虽不被朝廷重用,却依然不减报国之志,总是梦回④“______,______”的紧张激烈的战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总之,君子风骨是⑤“______,______”的洁身自好(《爱莲说》),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内外兼修、人格完善的生活态度和道德理念。【答案】 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 浊酒一杯家万里 ④. 燕然未勒归无计 ⑤.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⑥.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 马作的卢飞快 ⑧. 弓如霹雳弦惊 ⑨. 出淤泥而不染 ⑩. 濯清涟而不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和理解诗句的能力。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沧、勒、畔、作、卢、淤、濯、涟”等字容易写错。2. 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语段: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1)任务1:这段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______》。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______的形式。(2)任务2: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小语同学给大家推荐了自己阅读《经典常谈》的方法,请你完成下面表格的内容。 方法提要 阅读任务 (1)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可以选择关注某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小语推荐的阅读方法是:______ (2)如果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应该选择阅读的内容是:______a.《战国策》第八 b.“四书”第七c.《周易》第二 d.辞赋第十一(3)任务3: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言里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经典常谈》共十三篇,从内容上看,有的一部书是一门学问,有的一部书是一种生活习俗,有的一部书是一段历史……请以书中的某篇为例,谈谈你读完后获得了什么文化知识,以及读此篇经典的意义。【答案】(1) ①. 《诗经》 ②. 重章叠句 (2) ①. 选择性阅读 ②. d (3)参考示例一:读《<诗经>第四》,我知道《诗经》是我们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了解了《诗经》的成书过程;明白了“诗言志”这一说法的来由;了解了《毛传》和赋比兴的相关内容等。感受了诗歌语言艺术之美。示例二:读《〈说文解字〉第一》后,我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对汉字的“文”和“字”有了深层次理解,更加珍视汉字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也让我对中华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根据选段中的“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可知,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重章叠句是其中的诗歌大多采用的手法。根据“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咨;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可知,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重章叠句。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小问2详解】(1)本题考查阅读方法。根据“方法提要”中的“每次阅读可以选择关注某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可知,小语推荐大家采用的阅读方法是选择性阅读。(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a.《战国策》第八:前五段都在讲述时代背景,特别是合纵派代表苏秦和连横派代表张仪的故事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最后一段提及《战国策》一书时,又具有知识性的特点,让我们了解了《战国策》的编者、文辞特点、记事起止年代等。通过阅读《战国策》第八能更加了解中国历史上纵横家产生的背景和特点,这与屈原的爱国情感没有关系;b.四书第七:《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传是解释经的。《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能够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与屈原的爱国情感没有直接联系;c.《周易》第二:该章节会对《周易》的基本内容进行梳理和讲解,帮助搜集到关于五行八卦之说的相关资料,《周易》作为一部探讨阴阳、五行、八卦等哲学概念的经典著作,对于理解古代五行八卦之说至关重要;d.辞赋第十一:主要讲述了屈原作《离骚》的过程,这一部分介绍了屈原的人生经历和他的爱国之情,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据此可知,想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应选择《辞赋第十一》;故选d。【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启示。以《经典常谈》中的某篇为例,谈出你读完后获得了什么文化知识和读此篇经典的意义即可。示例:从先生谈《史记》就可窥其一斑:不说流传千古的列传本纪,只讲太史公一生如何坎坷,如何发愤,如何终成一家之言,在《史记》的大背景中刻画出司马迁枯瘦却如铁的身影,直言他和《史记》一样伟大,如此这般,目的是让人探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华彩,让人获得精神上的滋养,也让我对中华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3. 成语积累。琅琅书声,浓浓墨香。读书月如期而至,在这个 ① (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的时代,各种信息 ② ,如何保持内心的丰盈和充实是我们共同面对的问题。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瞄准知识的巅峰 ③ (顺着阶梯一步一步地往上走),你将收获丰盈的人生,涵养文明的秉性。同学们,我们不但要有坚持阅读的行动,还要有积极阅读的心。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用心阅读一本好书, ④ ,从中汲取力量,走出迷惘,超越庸常,光亮人生。(1)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①③处的成语。①______ ③______(2)②④处成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a. 纷至沓来 咬文嚼字 b. 纷至沓来 含英咀华 c. 接踵而至 含英咀华 d. 接踵而至 咬文嚼字【答案】(1) ①. 瞬息万变 ②. 拾级而上 (2)b【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成语意思。根据“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可知应为“瞬息万变”。瞬:一眨眼;息:呼吸。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根据“顺着阶梯一步一步地往上走”可知应为“拾级而上”。“拾级”意为“逐级登阶”。顺着阶梯一步一步地往上走。拾级而上:顺着阶梯一步一步地往上走。这个成语象征着坚持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鼓励人们不怕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最终达到目标。【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②处。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接踵而至:意思是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人接连而来或事情持续发生。本处形容各种信息纷纷到来,因此应用“纷至沓来”;④处。咬文嚼字:意思是在词句上斟酌推敲,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含英咀华:比喻欣赏、体味或领会诗文的精华。本处形容认真阅读领会一本好书,因此应用“含英咀华”;故选b。4. 下面是网友游览宁夏后写的一副对联,请将对联补充完整,并说说理由。上联:贺兰古韵传千古下联:黄河波涛______万年理由:______【答案】 ①. 颂 ②. 理由:根据对联的上下联词性相同、平仄相对,“传”为动词,平声;再根据语意判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联。对联写作上要注意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律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注意对联一般讲究“仄起平收”。上联中“传”是动词,且为平声,在句中表达了一种时间的深远和文化的传承。据此,下联所对的词应也为动词,并且应为仄声。同时,在句意上要连贯。下联主语为“黄河波涛”,宾语为“万年”,既可以用“颂”或“唱”等词语表示黄河波涛的声音万年诵唱,内蕴的黄河文化也随之流传至今。也可以用“涌”字描写黄河波涛的动态美,表示其从古至今翻涌不息,象征民族文化的传承不绝。据此可对:颂(涌、唱等)。5.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4.9万亿元,同比增速高达35.2%。②一段时间以来,不少现象级消费,如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旅游、天水麻辣烫等爆火,新电商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③作为新电商最常见的应用场景,直播电商近年来发展迅速,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④与此同时,短视频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也不断涌现,极大地改变了网络购物的场景和版图。a. ①③④② b. ③①④② c. ③②①④ d. ①③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衔接与排序。综合阅读四个语句可知,语段主要介绍电商的发展状况,由此可知,③句“作为新电商最常见的应用场景,直播电商近年来发展迅速,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是总起句,描述直播电商作为新电商的一种应用场景和其发展的速度,引出“直播电商”的话题,应为首句;①句“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4.9万亿元,同比增速高达35.2%”紧承③句,用数据说明直播电商发展迅速,应为次句;④句“与此同时,短视频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也不断涌现,极大地改变了网络购物的场景和版图”紧承①句,说明直播电商的快速发展,应为第三句;②句“一段时间以来,不少现象级的消费,如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旅游、天水麻辣烫等爆火新电商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紧承④句,说明直播电商对现象级消费的推动作用,应为第四句。故正确排序为:③①④②;故选b。6.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宁夏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目标 设定目标 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 2025年 5500万千瓦 15%左右 2027年 6000万千瓦 16%左右 2035年 1亿千瓦以上 30%左右(数据来源:《关于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实施意见》)材料二:近日,宁夏出台《关于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实施意见》,围绕能源生产绿色转型、清洁能源制造产业、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转型制度保障等提出22条政策举措,全力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工作。(《宁夏日报》2023年11月13日,有改动)材料三:坚持源头发力,推动煤炭绿色智能开采、煤电清洁低碳建设、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风电光伏高质量跃升发展、可再生能源多元发展、绿氢低成本规模化发展,做好能源“生产”文章。坚持产业筑基,建设国家光伏产业发展高地,提升风电设备制造配套能力,加快完善新型储能产业链条,积极培育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做好能源“产业”文章。坚持用能升级,促进重点行业清洁低碳高效用能,持续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做好能源“消费”文章。(《宁夏日报》2023年11月13日,有改动)(1)阅读材料一,概括主要信息。(2)结合三则材料,谈一谈宁夏在推行“清洁能源低碳转型”工作上是如何做的。【答案】(1)宁夏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将逐年加大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逐年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 (2)①出台《关于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实施意见》,从政策措施上全力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工作;②在源头发力,从能源生产的源头推动绿色开采、低碳建设,促进一级绿色能源多元化规模化发展;③建设国家光伏产业、提升风电设备制造配套能力、完善新型储能产业链条、培育氢能装备制造,做好能源产业;④坚持用能升级,促进重点行业清洁低碳高效用能,持续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做好能源消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材料一表格第二列数据可知,宁夏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目标中,设定到2025年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5500万千瓦,2027年达6000万千瓦,2035年达1亿千瓦以上。由此可得:宁夏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将逐年加大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根据表格第三列数据可知,设定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为15%左右,2027年为16%左右,2035年为30%左右。由此可得:宁夏将逐年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结合材料二“近日,宁夏出台《关于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实施意见》”可得:出台《关于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实施意见》,从政策措施上全力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工作。结合材料三“坚持源头发力,推动煤炭绿色智能开采、煤电清洁低碳建设、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风电光伏高质量跃升发展、可再生能源多元发展、绿氢低成本规模化发展,做好能源‘生产’文章”可得:在源头发力,从能源生产的源头推动绿色开采、低碳建设,促进一级绿色能源多元化规模化发展。结合材料三“坚持产业筑基,建设国家光伏产业发展高地,提升风电设备制造配套能力,加快完善新型储能产业链条,积极培育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做好能源‘产业’文章”可得:建设国家光伏产业、提升风电设备制造配套能力、完善新型储能产业链条、培育氢能装备制造,做好能源产业结合材料三“坚持用能升级,促进重点行业清洁低碳高效用能,持续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做好能源‘消费’文章”可得:坚持用能升级,促进重点行业清洁低碳高效用能,持续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做好能源消费。7. 文明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灵魂。为配合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学校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请以学生会的名义,面向全体学生写一篇倡议书。要求:阐述目的,提出要求,格式正确,至少提出两点倡议。【答案】例文:倡议书同学们:文明校园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文明校园是时代的呼唤。作为学生,我们要为建设文明校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此,校学生会倡议同学们做到以下几点:1.文明校园,创建美丽环境。讲究公共卫生及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教室或教学区内吃东西。2.文明课堂,营造良好学风。遵守校纪校规,端正学风学纪,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认真听课,不睡觉,不玩手机。3.文明个人,注重文明礼仪。做到举止文明,礼貌待人,尊重师长,友爱同学,孝敬父母。                                                                                                                     xx中学学生会x年x月x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倡议书。倡议书的书写格式:1、标题,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2、称呼,一般顶格写在第二行开头。3、正文,一般在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4、写明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5、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6、结尾。7、落款。根据题干可知,为配合我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学校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要求以以学生会的名义,面向全体学生写一篇倡议书。注意倡议书的格式正确、体现背景、建议切实可行、符合学生会身份即可。注意在写的时候要交代清楚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倡议书的发出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待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的行动。这些因素交待不清就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难以响应。另外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开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如:一、礼貌言谈我带头。坚持从自己做起,说普通话,用礼貌语,不说脏话、粗话,不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争做礼貌言谈的模范。二、爱护环境我带头。坚持从自己做起,爱护公共设施,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不乱倒污水,不乱丢烟头,不乱贴乱画,不随地吐痰。三、有序排队我带头。坚持从自己做起,自觉按照先后排队,不插队,不拥挤,养成遵守秩序的好习惯。二、阅读理解(40分)(一)(12分)“君子”作为中国士大夫理想人格的化身,承载了人们对有修养、有能力、有品味、有追求的人的美好向往。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就包含了对儿子日后能够成为“君子”的殷切期待,文章说:【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如果说,《诫子书》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那么,《论语》则是孔子对世人的无限期待。在《论语》20篇中,“君子”一词共出现过107次。孔子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日常生活方面列举了“君子”范式:【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对“君子”之道的推崇不仅仅教育了他的弟子,也在更深层次的心理、道德方面向世人解读了怎样成为一个“君子”:【丙】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节选自《论语·里仁》)8.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非淡泊无以明志 (2)人不堪其忧 (3)苟志于仁矣 (4)是人之所欲也9.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2)君子去仁,恶乎成名?10. 请用“/”符号给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11. 【甲】【乙】【丙】分别对“君子”这一崇高的人格评判标准做出了解读、阐释。请结合三个文段内容,说说如何才能培养“君子之德”。【答案】8. (1)明确、坚定(2)能忍受(3)如果(4)这 9. (1)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2)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 10.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1. 君子指的是有才德的人。首先要宁静修养身心,珍惜时光,立志成学;其次要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即使在贫困艰苦的情况下也可乐在其中;还要随时保持仁德之心,这样方可养成君子之德。【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1)句意: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2)句意: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忍受。(3)句意:如果一个人立志于实践仁德。苟:如果。(4)句意: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是:这。【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1)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2)去:离开。仁:仁德。恶乎:怎么。成:成就。名:名声,名望。【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分析。“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是完整的句子,其后应断开;“造次必于是”和“颠沛必于是”是并列结构,列举了君子不会丢失仁德的两个具体事例,它们之间应断开;句意: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故断句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结合甲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知,诸葛亮劝诫儿子要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即宁静修养身心,同时要淡泊名利,静心专一,努力学习,坚定志向,珍惜时间,做一个有才德的人,由此可知,培养“君子之德”要宁静修养身心,珍惜时光,立志成学;乙文“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知,颜回是有才德的人,他在艰苦的环境之下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由此可知,培养“君子之德”要做到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即使在贫困艰苦的情况下也可乐在其中;结合丙文“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可知,君子时刻都遵守仁的准则,保持仁德,由此可知培养“君子之德”要做到随时保持仁德之心。【点睛】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丙】孔子说:“如果一个人立志于实践仁德,他的内心就不会有邪恶的想法和行为。”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是如果不用正当的手段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摆脱它,君子宁可不摆脱。君子如果违背了仁德的准则,又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二)(4分)耒阳溪①夜行[唐]张九龄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岚气②船间入,霜华衣上浮。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注释]①耒阳溪:湘江支流耒水,在湖南省东南部,这首诗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诗人奉朝廷之命祭南岳和南海的旅途中。②岚气:山中雾气。12. 下面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点明时间、地点和交通工具。b. 这首诗采用白描手法,对景物未作具体、细致、逼真的刻画,淡淡点染,却产生了高度传神达意的艺术效果。c. 整首诗写诗人夜行溪上所见之景,主要从视觉的角度进行描写,通过溪上清幽的景物,表达诗人的情怀。d. 全诗几乎句句写景,结尾一个“愁”字,画龙点睛,点明题旨。13. 请自选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答案】12. c 13. 示例一: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月色中山岭上的树木,没有风,只听见静静的水流声,表现了夜晚的寂静、清冷,营造了清幽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愁。示例二:“月明看岭树”是静景,“风静听溪流”写溪流,是动景,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更加突出夜晚的寂静清幽,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愁思。示例三:月明、岭树、溪声,这几个景物都是夜行途中的典型景物,诗人采用白描手法,没有修饰与详细描绘,自然地展现了一幅溪上夜行图,营造出清幽凄清的意境,表达羁旅愁思。示例四:通过月明、岭树、溪声等这些夜行途中的典型景物,营造清幽、凄清的意境,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将所见之景和诗人的羁旅之愁融为一体。【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c.“主要从视觉的角度”错误,本诗使用多角度相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分别从视角、听觉、触觉的角度入手,来表现夜晚溪上的寂静、凄寒;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能力。首先要要明确律诗领联的定义,再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选取恰当的角度进行赏析。本联诗可以从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意象意境等角度进行赏析,选择一个角度分析即可。颔联“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的意思是:月儿多么明亮,正好欣赏岭上的树木,风停了,四周多么安静,只听见溪流潺潺的水声。看“月明”“岭树”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月色中山岭上的树木。听“溪流”是从听觉的角度,且以动衬静,写月夜岭上的寂静、清冷,渲染了清幽的意境;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看,这里描绘的景物,如“月明”“岭树”等,毫无修饰,运用的是白描的手法,简笔勾勒出一幅溪上夜行图;这是诗人夜行溪上所见之景,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孤身一人,如此清幽的环境,更加衬托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因此这里又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愁。(三)(10分)扬起奋斗风帆,在新征程上乘风破浪①青春,是人一生最蓬勃向上的时光;是一种敢闯敢拼的心态;是一种无关于年龄的精神状态,亦是一种积极向上奋斗的精神……广大青年身处新时代,只有扬起奋斗的风帆,才能在新征程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②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回望历史,抗战时期,进步青年即便长途跋涉也要“到延安去”;新中国成立后,青年突击队响应号召艰苦创业、建设国家;改革开放后,爱岗敬业、服务人民的青年岗位能手不断涌现;新时代,青年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一代又一代青年在平凡而伟大的事业中修炼品德修为,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③奋斗是“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奋斗是练就过硬本领、担当时代重任。在2023年跳水世界杯蒙特利尔站,中国跳水梦之队奋勇拼搏,继上一站西安站后,再一次包揽全部九块金牌,连续两站世界杯包揽全部金牌,用实力展现了中国体育向强国迈进的有力步伐;在遍布神州大地的铁路线上,铁路青年勇攀科技高峰,实现中国高铁自主创新的伟大梦想,用青春擦亮中国高铁的世界“名片”;在农业乡村这块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越来越多的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投身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用智力和活力为建设农业强国添砖加瓦……④奋斗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有立根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才能绽放绚丽之花。奋斗也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显担当。______。向下扎根,向上拼搏,让理想信念在实践中升华,广大青年一定能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抵达梦想的彼岸。⑤青春的责任一脉相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担当起神圣的历史使命,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当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用激昂的旋律唱响青春宣言,奋力书写无愧时代的壮丽篇章。(作者:杨莹青/选自《中国青年报》)14.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作者运用排比句,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开门见山,引起下文。b. 第②段的开头句是本段的分论点,作者化用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的句子。c. 第③段作者列举了“中国跳水梦”“铁路青年”“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三个事例,目的是证明“奋斗是‘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奋斗是练就过硬本领、担当时代重任”的分论点。d. 本文论述严密,作者列举事例有理有据,说服力强。15. 分析第②段的作用。16. 在第④段横线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17. 请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分析写作上的两个特点。【答案】14. b 15. 内容上:论述了青年一代对于国家兴盛、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结构上:承上进一步论述青年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启下引出文章的两个分论点。 16. 示例:扎根乡村的黄文秀,将青春和生命献给了贫困地区,她以信念为笔,以行动为墨,勾勒生命的华章。根乡村的黄文秀,将青春和生命献给了贫困地区,她以信念为笔,以行动为墨,勾勒生命的华章。 17. ①本文大量运用事实材料证明论点。如②段作者从“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新时代”四个不同时期的事例证明“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②语言特点:大量使用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读来铿锵有力,更具有说服服力。如:第①段“青春,是人一生最蓬勃向上的时光;是一种敢闯敢拼的心态;是一种无关于年龄的精神状态,亦是一种积极向上奋斗的精神……”提出论点。【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b.有误,第②段的开头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确实是本段的分论点,但作者并没有化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的句子,二者只是在句式上有相似之处。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段落的作用。从内容上看,第②段一开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就重点强调了青年一代在国家兴盛和民族复兴中的关键作用。作者通过引用历史上的实例,如抗战时期的进步青年、新中国成立后的青年突击队、改革开放后的青年岗位能手以及新时代青年的积极表现,展示了青年一代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而强调了青年一代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从结构上看,根据第②段“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可知,在文章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一方面,它承接了文章开头的观点,即青年应该扬起奋斗的风帆,在新征程上乘风破浪。通过强调青年一代在国家、民族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调了青年人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积极投身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去。另一方面,根据第②段句子“一代又一代青年在平凡而伟大的事业中修炼品德修为,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及第③段“奋斗是‘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奋斗是练就过硬本领、担当时代重任”,第④段“奋斗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有立根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才能绽放绚丽之花”可知,第②段也引出了文章的两个分论点,“奋斗是‘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奋斗是练就过硬本领、担当时代重任”和“奋斗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有立根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才能绽放绚丽之花”。这两个分论点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奋斗的重要性和意义,为文章的深入论述提供了方向。【16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充论据。题目要求在第④段横线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需要我们首先理解第④段的主题和内容,然后根据主题找到与之相关的事实论据进行补充。第④段主要讨论的是奋斗的实际意义和行动方式。文中提到“奋斗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有立根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才能绽放绚丽之花”,接着又强调“奋斗也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显担当”。基于这两点,我们可以知道需要找的事实论据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够体现奋斗立根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二是能够体现奋斗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在实际行动中见精神、显担当。据此分析进行补充即可。如:“快递小哥”工作很辛苦,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越是节假日越忙碌,像勤劳的小蜜蜂,是最辛勤的劳动者,为大家生活带来了便利。【1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可从论据的使用和语言特点某一方面来进行分析。在本文中,作者为了证明论点,大量使用了事实材料。特别是在第②段,作者从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抗战时期,进步青年即便长途跋涉也要‘到延安去’;新中国成立后,青年突击队响应号召艰苦创业、建设国家;改革开放后,爱岗敬业、服务人民的青年岗位能手不断涌现;新时代,青年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来论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一观点。这种使用事实材料的方法不仅使论证更具说服力,而且通过历史的纵向对比,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青年一代在国家、民族发展中的重要性和责任。本文的语言特点之一是大量使用排比句式。排比句式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并排使用,可以加强语气,使文章节奏鲜明,富有气势。在第①段中,作者就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青春的多个方面:“青春,是人一生最蓬勃向上的时光;是一种敢闯敢拼的心态;是一种无关于年龄的精神状态,亦是一种积极向上奋斗的精神……”;第②段中“抗战时期,进步青年即便长途跋涉也要‘到延安去’;新中国成立后,青年突击队响应号召艰苦创业、建设国家;改革开放后,爱岗敬业、服务人民的青年岗位能手不断涌现;新时代,青年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列举各个时期青年的担当做法;第③段中“在2023年跳水世界杯蒙特利尔站,中国跳水梦之队奋勇拼搏,继上一站西安站后,再一次包揽全部九块金牌,连续两站世界杯包揽全部金牌,用实力展现了中国体育向强国迈进的有力步伐;在遍布神州大地的铁路线上,铁路青年勇攀科技高峰,实现中国高铁自主创新的伟大梦想,用青春擦亮中国高铁的世界‘名片;;在农业乡村这块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越来越多的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投身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用智力和活力为建设农业强国添砖加瓦”,列举了青年担当时代重任的具体事例。这种排比句式的使用,不仅使文章在形式上更加整齐美观,而且使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排比句式的运用也使得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更加能够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四)(14分)故乡的冬张金凤①冬天是被一场场北风送来的。北风随意一点,天就蓝了,天底下的事物纷纷变身。叶子变得五彩斑斓后,四处投递着消息。土地变得坚硬而冷峻,空气变得干燥,人们念着“开北风了”纷纷去晒瓜干做脆响的口粮。北风抚摸着田野,大地上作物越来越少,麦苗嫩嫩的小腰身接过时令衔接的大旗。②冬天是被萝卜送来的。“立冬收萝卜,小雪收白菜。”从霜降到小雪,正是白菜越长越壮实的时候。虽然在______后,早晚会有些霜冻,然而白菜的筋骨结实,越冷,越长得瓷实,越冷,越生得鲜美。③“猫冬”是从堵上后窗那一刻开始的。父亲用泥坯把后窗堵了,又抹上厚厚泥层。后窗变成了后墙的日子家里暖了许多。地瓜干藏在屋顶棚子上,盖着薄薄的豆秸叶;奶奶天天偎在炕头上,透过窗户中间的小玻璃片观天看地;就连平日里忙碌的母亲,也常常坐在炕头上摆弄窗花和鞋垫。④北方的冬天常常是万里晴空,日头那么慷慨地照着,大地一丝风也没有。大好的天气里最适合一帮老伙计聚在一起,排在南墙根下晒太阳。⑤思念一场雪从树叶还没有落光开始。初雪撵着小雪节气而来。那一天,风也潮润,云也低沉。不经意间,草垛上、树枝上甚至墙头的草上,都传来沙沙声,那是雪的脚印。听雪的人高兴地跑过大街,一路报告着:下雪了,下雪了。⑥雪在那个北风不紧的日子只是遥遥地打了个招呼,人间就热闹地接待。小雪节气的雪,还能多热烈呢?但是,小雪的仪式感却非常足。人们在大锅灶上炒一锅大白菜、豆腐,加了粗粉条。这是齐鲁大地胶州地界标准的雪天大锅菜,用刚刚收回家的大白菜炖猪肉粉条,仿佛是给白菜过节,也是为小雪过节,更为接下来要休养生息的冬天过节。⑦有风的冬日,村庄很安静,连狗儿也不叫,天地间只有风声。柴门被扭得吱吱呀呀,玉米秸垛窸窸窣窣,槐树豆叮叮咚咚,白杨树笔直而向上的枝丫就像竖琴,被风刮奏着。⑧冬天的田园鸟雀盘旋,不到下雪的日子,它们不去啄那些高树上的柿子。秋天采柿子的时候,竹竿足够长,母亲却不让采最高枝上的十几个柿子,每棵树上都留着些。那些柿子长得饱满而丰腴,看起来很好吃。母亲说,留几个柿子“看冬”。光秃秃的枝丫上,那几个柿子看守着冬天,越来越红。后来,大雪覆盖了原野,柿子树梢成了鸟雀聚会的地方,它们啄着柿子,享受雪天里的盛宴。⑨总得有一场鹅毛大雪才对得起冬天的想念,天地都被扯不开的“芦花”填满。芦花雪是数朵雪花粘在一起,像一只只柳叶船,硕大仍不失轻盈。它们飘荡在天空,慢慢降落并栖息在稀疏的篱笆上、草垛上,落在毛茸茸的干扁豆藤上,落在月季花干透却未凋零的花骨朵上……那样自然,那样和谐,好似它们的到来就为这样的相依,就是为给那些枯木干藤开一季花。雪成了藤上的花、花上的蕊、蕊上的蝶。⑩大雪来的时候,乡村是沸腾的、喧闹的。孩子们在雪扯起的帷幕间奔跑着,欢呼着,庆祝着。小手冻得好似小胡萝卜,捧起一把雪,就那么扬向对方,或将雪攥成团,“嗖”地打在对方肥大的棉袄棉裤上。⑪下过大雪,屋里开始点泥火盆,它既可以取暖,又能烫热一壶酒,在暖炕上斟饮。大雪封门后最宜饮酒,炉灶上嗞嗞啦啦,炒鸡蛋的香、炸花生米的香、煎白菜包的香、烤小鱼干的香混合在炊烟里,飘荡在雪的曼舞中。故乡被酒香菜香熏醉的雪花,飘得更舞步翩翩了。⑫雪持久不化的日子,母亲在屋檐下的长木橛子上挂了几穗高粱穗子款待麻雀。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我们有冬天“斋鸟”的传统。木橛上那些高粱穗不几日就变得轻了,若雪还没有化,母亲会另选一把穗子挂出去。⑬故乡的冬天是浪漫而温暖的。那些冬夜,乡村寂静得只听见风吹草叶的轻叹。透过窗户,或是温暖的灯光伴着夜读的身影,或是一位默默剪窗花的母亲,守着一炕香甜的酣梦。(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2月11日,有改动)18. 填入第②段横线处的节气正确的是( )a. 立冬 b. 小雪 c. 霜降19.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故乡的冬天有哪些特点?20. 文中多次提到了母亲,你读出了怎样的母亲形象?21. 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2. 这篇文章内容繁多,看似闲散,实则散而不乱,谈谈你的理解。23. 请你简要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答案】18. a 19. ①浪漫。芦花雪飘荡在天空,慢慢降落并栖息在稀疏的篱笆上,草垛上,落在毛茸茸的干扁豆藤上,落在月季花干透却未凋零的花骨朵上……②温暖。北方的冬天常常是万里晴空,日头那么慷慨地照着,大地一丝风也没有。③寂静。有风的冬日,村庄很安静,连狗儿也不叫,天地间只有风声。④寒冷。孩子们小手冻得好似小胡萝卜,捧起一把雪,就那么扬向对方,或将雪攥成团,“嗖”地打在对方肥大的棉袄棉裤上。⑤沸腾喧闹。大雪来的时候,乡村是沸腾的、喧闹的。孩子们在雪扯起的帷幕间奔跑着,欢呼着,庆祝着。 20. ①勤劳,从“就连平日里忙碌的母亲,也常常坐在炕头上摆弄窗花和鞋垫”读出;②善良,从“留几个柿子'看冬'”给雪后的鸟雀,和用高粱穗“斋鸟”可以看出;③热爱生活,从“炒鸡蛋的香、炸花生米的香、煎白菜包的香、烤小鱼干的香混合在炊烟里”“剪窗花的母亲”等内容可以读出。 21. ①结构上:照应题目“故乡的冬”,总结全文对故乡冬天的叙述和描写。②内容上:用剪影的方式描绘出冬天浪漫温暖的画面,表达了对乡冬天的热爱、依恋和赞美之情。 22. ①从内容上看:文中把故乡的景、物、人、事娓娓道来,有北风、雪景,有地瓜干、白菜,有家人有乡亲,有猫冬,有斋鸟,文章信笔所至,看起来选材内容繁多而“散”;②从情感上看:本文庞杂的内容中贯穿着一条统一的情感线索,就是对故乡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正是用这一线索把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做到了形散神不散。 23. 示例一:多用修辞手法,语言生动:①拟人修辞赋予冬天各类事物人的情感,读来亲切又有情趣,如“冬天是被一场场北风送来的。北风随意一点,天就蓝了,天底下的事物纷纷变身。叶子变得五彩斑斓后,四处投递着消息”。②顶真修辞的使用使文章语言具有了诗意之美,如“雪成了藤上的花、花上的蕊、蕊上的蝶”。③排比的修辞,铺排故乡冬天的丰富美景,渲染了冬天特有的气息,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如“它们飘荡在天空,慢慢降落并栖息在稀疏的篱笆上,草垛上,落在毛茸茸的干扁豆藤上,落在月季花干透却未凋零的花骨朵上”。【解析】【18题详解】本题既是对文段内容理解考查,也是对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的考查。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二十四个时节,用来指导农事和生活。二十四节气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包含六个节气,具体如下:(1)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 、谷雨(2)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3)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 、霜降(4)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联系节气歌,再结合文中“立冬收萝卜,小雪收白菜”一句可以看出,此处应该是在收了萝卜之后,还没有到收白菜的日子,“霜降”太早了,所以填“立冬”。【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作者在文中对故乡的冬天做了多角度多方面的描写,在不同的时间和天气,冬天的特点各不一样。(1)根据第⑨段“芦花雪是数朵雪花粘在一起,像一只只柳叶船,硕大仍不失轻盈。它们飘荡在天空,慢慢降落并栖息在稀疏的篱笆上、草垛上,落在毛茸茸的干扁豆藤上,落在月季花干透却未凋零的花骨朵上……那样自然”可以看出:浪漫。(2)根据第④段“北方的冬天常常是万里晴空,日头那么慷慨地照着,大地一丝风也没有”可以看出:温暖。(3)根据第⑦段“ 有风的冬日,村庄很安静,连狗儿也不叫,天地间只有风声”可以看出:寂静。(4)根据第⑩段“小手冻得好似小胡萝卜,捧起一把雪,就那么扬向对方,或将雪攥成团,“嗖”地打在对方肥大的棉袄棉裤上”可以看出:寒冷。(5)根据第⑩段“大雪来的时候,乡村是沸腾的、喧闹的。孩子们在雪扯起的帷幕间奔跑着,欢呼着,庆祝着”可以看出:沸腾喧闹。(根据内容答出三点即可)。【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描写母亲的语句很少,但是都很经典,有直接的叙述,也有间接的表现。(1)从第③段“母亲常常坐在炕头上摆弄窗花和鞋垫”可以看出母亲很勤劳(2)从第⑧⑫段:留几个柿子“看冬”,给雪后的鸟雀,和用高粱穗“斋鸟”。可以看出母亲的善良;(3)从第⑪⑬段“大雪封门后最宜饮酒,炉灶上嗞嗞啦啦,炒鸡蛋的香、炸花生米的香、煎白菜包的香、烤小鱼干的香混合在炊烟里,飘荡在雪的曼舞中”、“一位默默剪窗花的母亲”可以看出母亲热爱生活。【21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文章的最后一段往往有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呼应题目,以及卒章显志、表达情感和主旨的作用。第 ⑬段“故乡的冬天是浪漫而温暖的。”从结构上照应题目“故乡的冬”,总结全文对故乡冬天的叙述和描写。“透过窗户,或是温暖的灯光伴着夜读的身影,或是一位默默剪窗花的母亲,守着一炕香甜的酣梦。”从内容殇再一次描绘出冬天浪漫温暖的画面。表达了对乡冬天的热爱、依恋和赞美之情。【2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散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选材和情感主旨上。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文章内容而言,所涉及的素材广泛,内容繁多;“神不散”是指所有的选材都要围绕中心来选取,由一条统一的线索统摄全文。①从内容上看:文中把故乡的景、物、人、事娓娓道来,有北风、雪景,有地瓜干、白菜,有家人有乡亲,有猫冬,有斋鸟,文章信笔所至,看起来选材内容繁多而“散”;②从情感上看:本文庞杂的内容中贯穿着一条统一的情感线索,就是对故乡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正是用这一线索把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做到了形散神不散。新增小题【2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语言的品析鉴赏能力。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本文的语言特色有:语言清新、情感丰富、描写生动、多用修辞、运用叠词等。示例二:描写形象具体,语言具有画面感:描绘出一幅幅和谐的画面,把故乡冬天的自然之景和村民的生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让读者既感受到了自然之景的浪漫,又感受到了冬天的温暖。如写父亲堵后窗时用了一系列动词,情景化再现了当时的细节,如在眼前。示例三:语言清新自然,又饱含情感,真挚浓烈:灵动活泼,富有诗意的语言饱含着作者对故乡冬天的热爱、依恋和赞美之情。示例四:使用了很多叠词,增添了语言的节奏感,使文章具有韵律和节奏之美:如“柴门被扭得吱吱呀呀,玉米秸垛塞窸牢牢,槐树豆叮叮咚咚”。三、写作(45分)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宁静如水的校园旧貌,尘封已久的童年往事……很多时候,往往不经意的触动,会引出我们缕缕不断的情思。当眼前呈现出种种校园旧貌时,我们会忆起昔日在校园里奔忙的人们,会忆起那一段段令人难忘的校园生活;当看见活泼可爱的小孩在父母身边撒娇,目睹一群稚童奔跑着快乐地放飞风筝时,我们的童年记忆也会被点燃。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与感悟,联系学习和生活的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答案】例文:深藏于心的往事幼时夏夜,那时明月,那时蝉鸣,那时清风,那时…——题记当假期又一次来临,迈着欢快的脚步,我回到了老家,回到了那寄托着我无数思念的老家,还有我那安详的夏夜。那时,吃过晚饭后,我独自一人外出乘凉,漫步在乡间小路,皓月当空,格外明亮。抬头望去,哦,月亮你可发福了,那么的圆,不过可千万别减肥呀,你可被千万游子寄托了丰富的感情的呀,不知何时,脑里回荡着一句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时才发现它的奥妙所在呀!那时,走到那池塘边,白天还在此玩过。清澈的河水冰凉冰凉,将脚丫探进去,别提有多舒服。到了夜晚,那白天未被我注意过的池水声越发悦耳、动听、和谐,宛如《天鹅湖》,时而优雅,时而触动人心,时而宁静安详,时而激烈雄浑,正当我为此陶醉时,虫鸣鸟叫也加入进来,宛如一曲动听、欢快的笛音,搅动着这听觉大宴。那时,那池塘美景深深烙在我的心头,明亮的月光照在水面如同撒了一层银子,反射出点点银光,水面正中的明月与天上的明月相呼应,于是就有两个月亮了,这是多美的事啊!微风徐来,吹得我心头荡漾,也吹得芦苇随风而荡,飘来飘去,叶片摩擦之间,又发出动人心弦的“沙沙”声,甚是好听!那时,回到了家,搬出摇椅与爷爷一同乘凉,他一手捧香茗,一手摇扇子,不时给我扇两下,以驱赶蚊虫,又拿起杯子抿一口,呼的一下长舒一口气。于是,爷爷便给我讲起永远也听不完的故事,教我做人的道理,最棒的当属那谜语了,一个又一个谜语,让我绞尽脑汁。看我那样,爷爷哈哈大笑,告诉我那出乎意料的答案,之后祖孙两都笑得那么欢,那么自在。那时的夏夜实在迷人,我留住了她,将它收藏起来,成为最好的收藏品,让我回味无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第一,审题立意。通读材料可知,文段中的关键词是“校园旧貌”“童年往事”以及“不经意的触动”。这些关键词提示我们,作文的主题应围绕回忆与怀旧来写,特别是关于校园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我们可以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中,挑选出与校园和童年相关的典型事件或场景。比如,可以描述某个特别的课堂、一次难忘的运动会、一次与好友在校园里的探险,或者是某个老师的特别关心,某个同学的温暖帮助,拟题如“难忘那堂课”,又如“重拾校园美好回忆”,再如“童年里的那棵桂花树”。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件和场景,能够生动地展现出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童年时光的纯真无邪。立意上,我们可以选择表达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对纯真岁月的珍惜,或者通过回忆展现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第二,选材构思。本文要求写记叙文。可写一件令自己难忘的事儿,事件中的人物可以是同学、老师、家长、朋友等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例如,由路旁的一棵桂花树,“我”想起了童年时“我”和奶奶的美好时光,想起了奶奶做的桂花糕,最后表达对奶奶的怀念感激之情;又如,偶然看到弟弟的作业本上的评语,“我”想起了曾经耐心教导“我”的老师,老师给“我”写了很多鼓励的评语,不断引导我,让“我”走出了人生中的叛逆期等等。写作过程中注意选取典型的素材,还要注意详略得当,巧妙地用一些手法则可以让文章更生动。第1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资源
示范课
由于学科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 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学科网,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