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中考语文适应性试卷-九游会网址多少

标签:
普通解析文字版答案
2024-06-16
| 2份
| 64页
| 7人阅读
| 0人下载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中考语文适应性试卷一、积累。1.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写在横线处,排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了解自然,便是非走路不可。 。这又何苦呢?并且只有自己发现出的美景对着我们才会有贴心的亲切感觉,才会感动整个心灵,而这些好景却大抵是得之偶然的,绝不能强求。①并且天下的风光是活的,并不拘泥于一谷一溪,一洞一岩。②旅行的人们也只得依样葫芦一番,做了万古不移的传统的奴隶。③但是我觉得有意的旅行倒不如通常的走路那样能与自然更见亲密。④旅行的人们所看的却多半是这些名闻四海的死景、人人莫名其妙地照例赞美的胜地。⑤旅行的人们心中只惦着他的目的地,精神是紧张的。实在不宜于裕然地接受自然的美景。a.⑤①④③② b.③①④⑤② c.③⑤①④② d.③④⑤②①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关羽由于自负,忘记了刘备“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计策,与孙吴结仇,被乔装为商人的陆逊入了城,导致“大意失荆州”。 b.《简•爱》中罗切斯特虽富有显赫,却是一个精神上的苦闷者,情感的渴求者。 c.“风景悄然无声地孕育了美感”,《草房子》以优美的文字,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中国传统农村的田园生活。 d.《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传达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精神内涵。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即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年。 b.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 d.“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ㅤㅤ一词多义是汉字的突出特点。例如“适可而止”的“适”表示“恰好”的意思,“_____”的“适”表示“去,往”的意思。再如“化险为夷”的“夷”表示“平坦,平安”的意思,“_____”的“夷”表示“平常”的意思。又如“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爽”表示“舒服,畅快”的意思,“_____”的“爽”表示“差错”的意思。ㅤㅤ因此,学习汉语必须关注一词多义的现象。a.无所适从 鄙夷不屑 毫厘不爽 b.削足适履 鄙夷不屑 屡试不爽 c.削足适履 匪夷所思 毫厘不爽 d.无所适从 匪夷所思 屡试不爽5.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6.育才中学(2)班同学开展“合理饮食与健康体质”的专题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为了给同学们普及正确的健康饮食知识,班委准备邀请营养师王娟女士在6月10日下午3点来班级做讲座,请你代班委写一封邀请函。(2)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图和漫画,写出两条探究结论。探究结论1:   探究结论2:   (3)活动中,张强同学搜集了一段文字,其甲有些问题,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ㅤㅤ在生活中做到以下两点,就可以控制体重:控制饮食。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a)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左右为宜。增强运动。(b)每天要延长运动时间,还要增加运动量。因运动初期是消耗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①(a)处画线句有语病,请给出修改意见。②联系语境来看,(b)处画线句语序不当,应改为: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①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②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③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④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⑤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⑥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⑦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⑧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借景抒情的句子是   。(2)默写杜牧的《泊秦淮》或王安石的《登飞来峰》。8.为下列名著选择最对应的读后感标题。(1)《唐诗三百首》   (2)《寂静的春天》   (3)《名人传》   a.《大自然的哀鸣》b.《在东方大地诗意栖居》c.《真正的英雄》二、阅读。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景象。(2)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10.【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今余僦①居他氏,已二十二载,梦中犹在故居。旧役小傒②,今已白头,梦中仍是总角。夙习未除,故态难脱,而今而后,余但向蝶庵岑寂③,蘧榻纡徐④,惟吾梦是保,一派西湖景色,犹端然未动也。儿曹诘问,偶为言之,总是梦中说梦,非魇即呓也。因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余犹山人,归自海上,盛称海错⑤之美,乡人竞来共舐其眼。嗟嗟!金虀瑶柱⑥,过舌即空,则舐眼亦何救其馋哉?﹣﹣选自张岱《西湖梦寻•序》【注释】①僦(jiù)居:租屋居住。②傒:同“奚”,仆役。③岑寂:冷清、寂寞。④蘧qú榻纡徐: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纤徐,从容缓慢。⑤海错:海产种类繁多,通称为海错。⑥金虀瑶柱:食品名。(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余拏一小舟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④故态难脱   ⑤归自海上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②一派西湖景色,犹端然未动也。(3)【甲】文画线句子用   的写作手法,刻画了   美景。(4)结合两段选文,简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11.说明文阅读,回答问题。金属与微波炉,八字不合?吴昊然①炒菜可以用铁锅,微波炉却根本不买金属炊具的账。难道金属与微波是死对头吗?②金属对微波的作用基本有两种:反射和吸收。微波的本质和光一样,是电磁波的一种。家用微波炉发出的微波频率为2.45ghz,相应的波长大约是12.2cm.普通金属晶格间隙的尺寸约为几个埃,远远小于微波的波长,所以,当微波遇到金属的时候,几乎不能通过,而会被反射。另有一小部分微波在金属浅浅的表层内被吸收,这个表层深度约为1μm(10﹣6m)。就在这个薄层内,吸收了微波的金属会变得超级“兴奋”。金属原子的“好朋友”——电子会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运动,撞击金属晶格。动能转化为热能,金属就在这样的“友情碰撞”下被加热了。③如果将体积并不大的金属(例如铝箔)放入微波炉加热,其内部升温的程度会令金属hold不住。镶有金边的盘子不适合用作微波炉加热器皿,就是因为微波炉的高温足以熔化盘子的金边。不过适当地利用这一现象倒可以加工某些食品。比如,专门为微波炉加热设计的爆米花,其包装内就有一层金属,在微波加热过程中,金属层快速升温可以让玉米粒在几分钟内就变成香脆可口的爆米花。④反之,如果金属体积足够大的话,由于它是热的良导体,受微波作用产生的热能会很快被分散,金属整体的升温并不明显。所以如果你不小心落了一把金属勺在微波炉里,其实不用太担心,勺子外形圆滑,不会引起激烈的“打火”现象。如果这把勺子还泡在牛奶或者咖啡里就更不用怕了,热量会很快传给周围的液体。表面积足够大的金属烤盘或烤架放到微波炉里,只要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操作,都是安全的。⑤那微波炉放入金属后“打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所谓打火,其实是空气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被击穿产生电弧放电。在正常运转的微波炉中,电场强度是不足以击穿空气的。但如果有尖锐形状的金属物存在,情况就不一样了。例如你在微波炉里落下的是一把金属叉,而非金属勺,微波炉运转时,叉子的尖端部位就会产生能够击穿空气的场强。如果自家的微波炉“打火”了,你可千万别觉得好玩,这会使磁控管受损,并有火灾隐患,一个可能是要钱,一个可能是要命。⑥友情提醒一下各位好奇心重的同学:汞虽为液态,但也是金属,而且有毒。那些打算把水银温度计放到微波炉里去测量食品温度的同学,请先用体温计测测自己是否已经发烧。否则等妈妈质问“插着碎玻璃碴和混着汞蒸汽的蛋羹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你们可别两手一摊,说这是火星版蛋羹的制作方法。(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标题以拟人手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b.第①②段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提示了所有金属都不要用微波炉加热这一原理。c.第⑥段形象地警示读者不能把水银温度计放进微波炉里测温,紧扣中心话题,呼应上文。d.本文语言幽默而生动,如“买账”“死对头”“要命”等词语增强了表达效果。(2)下列对微波炉里“打火”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波炉里放入金属后所引起的“打火”,其实是强电场击穿空气后产生电弧放电的现象。b.如果正常运转的微波炉中发生了“打火”现象,肯定是因为其中有尖锐形状的金属物存在。c.专门为微波炉加热设计的爆米花实际上就成功利用了微波炉里的“打火”现象。d.微波炉里的“打火”现象后果很严重,轻则会使磁控管受损,重则导致火灾事故。(3)妈妈想将鲜奶倒在不锈钢碗里放进微波炉加热,但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有危险,请你结合文中的知识向她说明情况。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各题。灯文珍①年十二月,在上海看了动画片《寻梦环游记》。背景是墨西哥,里面亡灵世界都由灯光统治。原本古今中外所有的鬼都只怕阳光,不怕灯,因为灯没什么攻击性,只是静静地照亮不大扰人,又如同人的灵魂有生有灭,但那电影最重要的意思是说在墨西哥人眼中,死亡才是生命最高意义,生与死互为补充才组成完整生命。因此,每年亡灵节,墨西哥人会祭奠亡灵,却绝无悲哀,甚至载歌载舞,通宵达旦,与逝去亲人共同欢度这一年一度的团聚时刻。②也就是说,人死了没什么可怕,只要还有活着亲人记得自己,便长久在另一个世界活着。而每年亡灵节,只要有亲人记得为自己点一盏灯,便可渡过生死桥与家人团聚。③看完第二天早上,在酒店接到家人的电话,告知我当天凌晨四点,外婆去世了。外婆是在老家县城去世的。她和我们在深圳住了整整二十年,后来不幸得了老年痴呆,最末六七年,正是一个明白渐渐趋于糊涂的完整演变过程,乃至于渐渐不认识儿女,去年春天,神智突然短暂清明,就一直闹着要回老家,叶落归根。半夜起来上厕所,却找不到路回房间,跑到客厅里大放悲声:我是毛海娥,我要回家。有时又对妈妈说:怎么一屋子人在喊我回老家?其实客厅除她两人外空空荡荡。闻者无不毛骨悚然。如此大闹数日,妈妈终于只能含泪让照顾她的四姨奶奶陪她回去,自己也一路护送到县城,又给老房添置了无数家当。而外婆几年前,就早早为自己在乡下准备好了寿材。只有在老家才能土葬,原来也是早有预感。④我八月时候还和妈妈回去看过地一次,那时她已不认识任何人了,身边亲友问她,九游会网址多少 是谁。外婆闻言非常紧张,又十分羞涩(她本来脾气不好,得病后却常有少女的娇羞),想了很久以后老实说:不知道。随即又补充:但肯定是我心上的人。⑤连夜赶回奔丧,一路忍不住对着飞机舷窗外的黑暗流泪,二十年朝夕相处的往事纷至沓来。泪眼中看见自己模糊变形的倒影,一直觉得手上擎着一盏灯光微弱的灯。在心底说,外婆,我会一直记得你。我是你心上的人呀。⑥今年春节,因是新葬,必须回去扫墓。依照本地风俗,需在坟头烧半人高的纸马十数架。还是十二月送葬的同一队孝子孝孙带着纸马上山。我因为在葬礼上已痛哭过多次,这时也没有眼泪,只是一心一意擎着纸马,如同擎着一盏灯般认真走那隆冬阴天泥泞的山路。等到了坟头,众人祭拜如仪,待纸马腾起半天烟火,遂又沉默地鱼贯下山。我故意拖在最后,想等表弟踏灭坟头余烬再一起下山。这个表弟,就是那个小时候常犯百日咳,害外婆不断下床给他拿止咳糖浆的表弟。外婆是他的亲年年(我们本地上话把奶奶唤作年年),等她到了深圳,才一直和我家一起住。按理说后来和我们在一起时间更久,但似乎还是对从小带大的孙子更亲,虽然后来统统都不认得了。⑦坟头黄土里到处都掺杂着鞭炮碎屑、彩色纸马、自色经幡未烧尽的笑脸、惨淡加任何乡下扫墓的尾声。怕引发山火,表弟一边在坟头专心找那些尚有火星的纸马踩踏,一边低声说:年年,你一个人在山上冷清,给你烧点纸,过年也热乎热乎。他并不知道我在等他。更不知道我听见他的话,当即转过身去泪如雨下。他也记得她。给外婆点灯的人又多了一个。⑧外婆一定可以回家。(选自《三四越界》,有改动。)(1)作者围绕“灯”一共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2)文章以《寻梦环游记》开篇有什么作用?(3)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4)根据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随即又补充:但肯定是我心上的人。(5)结合全文,请分析“灯”的内涵。1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五一是几号安勇①爹一共来过我的学校两次,两次都让我丢尽了脸面。②第一次,爹送我报到,走到学校门口,突然停下来,把行李从左边的肩膀换到右边,咳嗽一声,冲地上重重地吐一口痰,用他山里人的嗓门儿冲我吼道,老丫头,给爹念念,这木牌子上写的啥玩意儿?我看见好多道含义复杂的目光,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听到口令一样,整齐划一地从四面八方围绕过来,最后全都落在我和爹的身上,好像我们是怪物。这些目光烤得我脸红心跳,我跺跺脚,没理爹,逃似的跑进了校园里。③爹根本没发现我已经不高兴,迈着大步,咕咚咕咚地从后面追上来,固执地把他的问题又问了一次。我无可奈何,小声说了我考上的那所大学的名字。走向宿舍的一路上,爹非常兴奋,只要遇到人,不管人家理没理他,他都扯着嗓门儿,用手指着身边的我,自豪地说我是他的老丫头,考上了某某大学。还说我从小就是学习的材料。爹可能一点儿也没想到,在这座校园里说这话,非常不合适。最后,我实在忍不住,带着怨气喊了一声爹。爹却不以为然,在宿舍里,对同学们又介绍了我一遍。然后,爹卷一支旱烟,心满意足地吸两口,又补充道,俺家老丫头是个要强的孩子,这回小家伙有了大出息!④爹第二次来是在一年前,像现在一样,正是五一节前夕。同宿舍的姐妹们都在说黄金周的假期,计划着去哪里旅游。爹没有敲门,“咣当”一声推开宿舍门就闯了进来。惹得姐妹们顿时一阵惊呼,慌作一团﹣﹣天气热,她们都穿得很少。爹一点儿也没意识到人家为什么尖叫,一进门就喊我老丫头,问我,带的山野菜吃没吃光。对我说,妈让他给我又送一袋子来。爹的肩上背着一只鼓囊囊的麻丝袋子。我看看姐妹们,再看看爹,脸上一阵发烧,不知道该对爹说些什么。爹打开口袋,妮子妮子地叫着,用他的两只大手,从袋子里捧出一把把野菜,自作主张地放在姐妹们的床上。即便人家拒绝他的礼物,他仍然把它们一一送了出去。还不厌其烦地说,菜已经用盐腌好了,拿热水泡一泡,就能下饭吃。⑤爹送完了礼物,卷一支烟,毫不理会姐妹们捂住鼻子和嘴,坐在我床上有滋有味地吸了几口后,听见了姐妹们说黄金周旅游的事。不知道爹为什么会对这件事特别好奇,他站起身,问她们,黄金周是什么意思?一个姐妹憋住笑告诉他,黄金周就是七天的长假,可以不用上课,还可以出去旅游。爹就显得更加纳闷儿,问,好端端的,学校干啥要放长假?那个姐妹轻声地笑了,另有两个姐妹也笑出了声。一个姐妹忍住笑说,因为要到节日,五一劳动节,所以学校才放假。爹又问,劳动节是什么节?我无法忍受爹再这样傻乎乎地问下去,抢着告诉他,劳动节就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也叫五一节。⑥爹似乎明白了学校为什么要放假,点着头,反复念叨着劳动节和五一,从嘴里吐出一口浓浓的烟,突然又问了一句,劳动者是些啥人呢,谁答应让他们过节的?爹这句话说完后,宿舍里的姐妹们再也忍不住,一齐发出了响亮的笑声。爹也咧开嘴笑了笑,摸着自己的脑袋问我,老丫头,你告诉爹,那个劳动节﹣﹣五一是几号呢?我羞愧得满脸通红,抱怨地喊了一声爹,眼泪就流了下来。爹没看到我的泪水,又接着问姐妹们,旅一次游得花多少钱?⑦爹离开学校五天后,我收到了他寄来的300元钱,在附言里写着旅游两个字。半个月后,我收到了爹的信。爹不识字,信是我的小学老师代写的。在信里,爹问我,寄的钱是不是已经收到了。爹还说,爹的老丫头和别人比,不缺啥也不少啥,人家去旅游,你也得去旅游,钱可能不太够,找便宜的地方去游吧!在信里,爹还说,他已经知道了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也知道了五一是五月一号。爹说,他还知道了,原来自己也是一个劳动者。最后,爹让我放心去旅游,不用惦念家里!在信纸的背面还写着一句话:祝老丫头劳动节快乐!⑧我没想到,暑假回到家时,竟然看见爹瘸了一条腿。爹看见我,有些慌张,咧开嘴笑了笑,响亮地冲着屋子里喊,她妈,赶紧杀鸡,咱老丫头回来了!⑨妈告诉我,爹的腿是在崖上采山野菜时摔断的,那面崖很陡,但长的野菜很新鲜,一看就知道能卖好价钱。妈还说,你爹盼着多采些野菜,好快点还上那300元钱的债!⑩爹从此再没来过我的学校。⑪我刚刚给他和妈寄了一封信,信的末尾写着两句话,祝爹劳动节快乐!祝妈劳动节快乐!写下这两句话时,我哭了,眼泪滴到了信纸上。(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篇赏析》)(1)简述父亲“让我丢尽了脸面”的几件事。(2)按要求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①我看见好多道含义复杂的目光,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听到口令一样,整齐划一地从四面八方围绕过来,最后全都落在我和爹的身上,好像我们是怪物。(从修辞角度)②爹打开口袋,妮子妮子地叫着,用他的两只大手,从袋子里捧出一把把野菜,自作主张地放在姐妹们的床上。(从加点词语角度)(3)小说第⑥段和第⑪段都写到“我”的“眼泪”,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两次流泪的原因。(4)小说以“五一是几号”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三、综合。1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①感谢对手,因为他是提高我们素质的磨刀石。②只有对手,才会不断地地给你压力,逼迫你努力投入到斗争之中,并想办法成为胜利者。③在同对手的对抗中,你才能真正地磨炼。④所以说,对手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⑤   把对手看作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把对手看作使我们更加锋利的“磨刀石”。(1)写出第①句中“是”的宾语。(2)文中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3)请在第⑤句的横线上补充一组恰当的关联词,把它写下来。四、写作。15.作文。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指引你前行的“星”,这些“星”虽没有太阳般灿烂的光辉,却能在你前进的黑夜中给你希望与慰藉。父亲的一次叮嘱,老师的一次教诲,同学们的一次支持,陌生人的一次帮助,名人故事的一次洗礼……有多少的进步与欢笑,有多少的感动与收获,这些点点滴滴,犹如夜空中的星,虽是短暂,却又是永恒。请以“那颗带我前行的星”为题作文。要求:①选材新颖,内容具体。②主题深刻,有真情实感。③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④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2024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中考语文适应性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1.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写在横线处,排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了解自然,便是非走路不可。 。这又何苦呢?并且只有自己发现出的美景对着我们才会有贴心的亲切感觉,才会感动整个心灵,而这些好景却大抵是得之偶然的,绝不能强求。①并且天下的风光是活的,并不拘泥于一谷一溪,一洞一岩。②旅行的人们也只得依样葫芦一番,做了万古不移的传统的奴隶。③但是我觉得有意的旅行倒不如通常的走路那样能与自然更见亲密。④旅行的人们所看的却多半是这些名闻四海的死景、人人莫名其妙地照例赞美的胜地。⑤旅行的人们心中只惦着他的目的地,精神是紧张的。实在不宜于裕然地接受自然的美景。a.⑤①④③② b.③①④⑤② c.③⑤①④② d.③④⑤②①【分析】此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解答此题需要细读文段,结合语境仔细分析,谨慎回答。【解答】阅读文段可知,此题有关“通常走路带来人与自然亲密”的文段。根据画线句子的前句可知,“这又何苦呢?”暗示前后句的转折关系。即画线句子写的是旅行走路的弊端。③句首先指出“通常的走路带来与自然的亲密”,故置于首位。⑤句举出旅行中“走路”不能裕然地欣赏自然美景。①与⑤句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⑤句从旅行者的角度,①句从风光活的角度阐述,“并且”是对上句的补充。④②句是总结句子,指出这种旅行赏景的局限。“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③⑤①④②故选:c。【点评】解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擅长提取关键信息,如“这又何苦呢?”这一转折信息点。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关羽由于自负,忘记了刘备“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计策,与孙吴结仇,被乔装为商人的陆逊入了城,导致“大意失荆州”。 b.《简•爱》中罗切斯特虽富有显赫,却是一个精神上的苦闷者,情感的渴求者。 c.“风景悄然无声地孕育了美感”,《草房子》以优美的文字,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中国传统农村的田园生活。 d.《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传达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精神内涵。【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解答】a.有误,《三国演义》被乔装为商人的吕蒙入了城,“被乔装为商人的陆逊入了城”;bcd.正确。故选:a。【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即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年。 b.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 d.“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解答】abc.正确。d.有误,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人。范仲淹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故选:d。【点评】文学文化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辨析。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ㅤㅤ一词多义是汉字的突出特点。例如“适可而止”的“适”表示“恰好”的意思,“_____”的“适”表示“去,往”的意思。再如“化险为夷”的“夷”表示“平坦,平安”的意思,“_____”的“夷”表示“平常”的意思。又如“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爽”表示“舒服,畅快”的意思,“_____”的“爽”表示“差错”的意思。ㅤㅤ因此,学习汉语必须关注一词多义的现象。a.无所适从 鄙夷不屑 毫厘不爽 b.削足适履 鄙夷不屑 屡试不爽 c.削足适履 匪夷所思 毫厘不爽 d.无所适从 匪夷所思 屡试不爽【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无所适从:意为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或不知怎么办才好,“适”是“去、往”的意思;削足适履:因为鞋小脚大,就把 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适”是“合适”的意思。根据语境第一个空应该选择“无所适从”;鄙夷不屑:意思是指轻视,看不起,“夷”是“贬低,降低”的意思;匪夷所思:指言谈行 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夷”是“平常”的意思。根据语境第二个空应选择“匪夷所思”;毫厘不爽:形容一点不差,“爽”是“差错”的意思;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是“差错”的意思,第三个空“毫厘不爽”“屡试不爽”均可。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5.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分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译文: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潮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家乡。【解答】本诗尾联是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意为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家乡。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表达了作者羁旅漂泊思乡之情,而非d项所说的“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所以d错误。故选:d。【点评】“一帆悬”中“悬”字是本诗用的妙字,写船帆笔直高挂,富有形象感,以小见大,表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佛、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画面。6.育才中学(2)班同学开展“合理饮食与健康体质”的专题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为了给同学们普及正确的健康饮食知识,班委准备邀请营养师王娟女士在6月10日下午3点来班级做讲座,请你代班委写一封邀请函。(2)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图和漫画,写出两条探究结论。探究结论1: 育才中学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呈低龄化趋势明显。 探究结论2: 学生体质堪忧。 (3)活动中,张强同学搜集了一段文字,其甲有些问题,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ㅤㅤ在生活中做到以下两点,就可以控制体重:控制饮食。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a)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左右为宜。增强运动。(b)每天要延长运动时间,还要增加运动量。因运动初期是消耗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①(a)处画线句有语病,请给出修改意见。②联系语境来看,(b)处画线句语序不当,应改为: 每天要增加运动量,还要延长运动时间。 【分析】(1)本题考查邀请函的写法。解答此题,要明确邀请函的格式,并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九(2)班”“邀请营养师王娟女士”,邀请原因是“给同学们普及正确的健康饮食知识”做讲座,活动时间是“6月10日下午3点”,地点是“班级”。注意发出邀请的组织为九(2)班班委,落款时间应在“6月10日”之前。据此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图文转化。左边是关于育才中学七八九年级学生超重的统计图,找到“年级”“百分比”项目进行分析比较可知,七年级肥胖率比例最高,八年级次之,九年级最低。由此可知,育才中学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呈低龄化趋势明显。仔细观察右边漫画可知,漫画中,肥胖学生气 喘吁吁,满头大汗,对老师说:“老师,我跑不动。”漫画反映了初中生肥胖问题突出。通过对左图数字的比较可分析和右图的漫画探究,即可得出“育才中学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呈低龄化趋势明显,学生体质堪忧”的结论。(3)①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处成分赘余,可改为“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为宜”。②本题考查语序。【b】处语序不当,根据上文提出的“在生活中做到以下两点”的顺序,要把划线句中的“延长运动时间”与“增加运动量”对调位置。【解答】答案:(1)示例:邀请函尊敬的王老师:您好!我班将于6月10日下午3点在教室开展“合理饮食与健康体质”专题实践活动,诚挚邀请您参加我们的活动,为我们做正确健康饮食的知识讲座。期待您的光临!(2)班班委会 6月5日 (2)示例:探究结论1:育才中学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呈低龄化趋势明显。探究结论2:学生体质堪忧。(3)①应删除“左右”。 ②每天要增加运动量,还要延长运动时间。【点评】图文转化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①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②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③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④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⑤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⑥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⑦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⑧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借景抒情的句子是 断肠人在天涯 。(2)默写杜牧的《泊秦淮》或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分析】该题考查的是诗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解答】答案:(1)①采菊东篱下 (注意“采”的书写)②瀚海阑干百丈冰(注意“阑”的书写)③山河破碎风飘絮④衡阳雁去无留意⑤无案牍之劳形(注意“牍”的书写)⑥猿鸣三声泪沾裳⑦谁家新燕啄春泥⑧断肠人在天涯(2)《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或《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8.为下列名著选择最对应的读后感标题。(1)《唐诗三百首》 b (2)《寂静的春天》 a (3)《名人传》 c a.《大自然的哀鸣》b.《在东方大地诗意栖居》c.《真正的英雄》【分析】《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创作的科普读物。在这本书中,卡逊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这些化学杀虫剂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名人传》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年)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或译作米开朗基罗)(1906)《托尔斯泰传》(1911)三部传记,传记共计字数268000。称为“三大英雄传记”,也被称为“巨人三传”。现已被选中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著阅读。这本书也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立大事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所以选用《在东方大地诗意栖居》这个题目。《寂静的春天》这本书中,卡逊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所以用《大自然的哀鸣》。《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或译作米开朗基罗)(1906)《托尔斯泰传》(1911)三部传记,称为“三大英雄传记”,也被称为“巨人三传”,所以选用《真正的英雄》。答案:(1)b(2)a(3)c【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二、阅读。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景象。(2)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诗歌鉴赏的三个方面:1、鉴赏诗歌的语言;2、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解答】(1)仔细阅读,根据理解,通过合理的想象,描写出“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景象即可。(2)要求学生识记常见的写作手法,然后根据对诗歌的理解进行赏析。悬念,照应,联想,想象,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铺垫悬念、比喻象征、借古讽今、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实写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本诗运用了反衬、对比、虚实结合等手法,再结合诗句体会其作用即可。答案:(1)要点:柳条微曳,新芽初绽,嫩黄点点,尚未匀称。(2)①反衬。用“花似锦”来反衬早春“清景”,表达对早春的喜爱。②虚实结合。初春之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表达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③对比。“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对比,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答出任意一种表现手法即可。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译文:早春的清新景色,正是诗人的最爱。绿柳枝头嫩叶初萌,鹅黄之色尚未均匀。若是到了京城花开之际,那将满城便是赏花之人。【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语言和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10.【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今余僦①居他氏,已二十二载,梦中犹在故居。旧役小傒②,今已白头,梦中仍是总角。夙习未除,故态难脱,而今而后,余但向蝶庵岑寂③,蘧榻纡徐④,惟吾梦是保,一派西湖景色,犹端然未动也。儿曹诘问,偶为言之,总是梦中说梦,非魇即呓也。因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余犹山人,归自海上,盛称海错⑤之美,乡人竞来共舐其眼。嗟嗟!金虀瑶柱⑥,过舌即空,则舐眼亦何救其馋哉?﹣﹣选自张岱《西湖梦寻•序》【注释】①僦(jiù)居:租屋居住。②傒:同“奚”,仆役。③岑寂:冷清、寂寞。④蘧qú榻纡徐: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纤徐,从容缓慢。⑤海错:海产种类繁多,通称为海错。⑥金虀瑶柱:食品名。(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消失 ②余拏一小舟 撑(船)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尽力,勉力 ④故态难脱 原来的 ⑤归自海上 从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②一派西湖景色,犹端然未动也。(3)【甲】文画线句子用 白描 的写作手法,刻画了 西湖雪后 美景。(4)结合两段选文,简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乙文:【甲】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我梦里的西湖,如自家的园子与亲人,是记忆中存在的,即便是梦也是真实的。如今我租着别人的房子住已有23年,而梦中仍像生活在旧时的宅院。家里的小男仆,现在已经老得白了头,但梦中的他却仍是少年。习惯未改,还是先前的姿态一般无二。从此,我在这清冷寂寥如同旅店的蝶庵,泰然地在梦中游览昔日的西湖,竭尽所能将梦中的西湖景色一点不改地保留住。孩子们追问我,我偶尔会回答他们,也总是说着梦里梦到的东西,无非都是梦话。于是,写了《梦寻》72则,留给后世,作为西湖风景的记录。我就像是个从海上归来的山里人,向乡亲邻里大肆夸赞海鲜的美味,乡亲们竞相来听我侃侃而谈,借我之眼感受个中滋味。哎,再美味的山珍海味,入口即无,这样怎么能解得了馋呢。【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②句意为:我撑着一叶小舟。拏:撑(船)。③句意为: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强:尽力,勉力。④句意为:原来的样子很难保留住。故:原来的。⑤句意为:一点不改地保留住。自:从。(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重点字词:沆砀,弥漫着白汽;一,全。句意: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②重点字词:派,幅;犹,还;端然,完全。句意:一幅西湖的美景,还是完全没有变化。(3)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方法及内容的把握。甲文“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文笔简练,用白描手法,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西湖雪后景物的形与神。(4)本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甲文通过对西湖雪后美景的描述,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乙文“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表达作者对故国的热爱与眷恋。答案:(1)①消失;②撑(船);③尽力,勉力;④原来的;⑤从(2)①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②一幅西湖的美景,还是完全没有变化。(3)白描;西湖雪后(4)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故国的热爱与眷恋。【点评】文言知识积累;强刚强侠气(强悍)赏赐百千强(有余)不可强以仕(勉强)慕义强仁(力行)以弱为强者(强盛,强大)项为之强(通“僵”,僵硬)11.说明文阅读,回答问题。金属与微波炉,八字不合?吴昊然①炒菜可以用铁锅,微波炉却根本不买金属炊具的账。难道金属与微波是死对头吗?②金属对微波的作用基本有两种:反射和吸收。微波的本质和光一样,是电磁波的一种。家用微波炉发出的微波频率为2.45ghz,相应的波长大约是12.2cm.普通金属晶格间隙的尺寸约为几个埃,远远小于微波的波长,所以,当微波遇到金属的时候,几乎不能通过,而会被反射。另有一小部分微波在金属浅浅的表层内被吸收,这个表层深度约为1μm(10﹣6m)。就在这个薄层内,吸收了微波的金属会变得超级“兴奋”。金属原子的“好朋友”——电子会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运动,撞击金属晶格。动能转化为热能,金属就在这样的“友情碰撞”下被加热了。③如果将体积并不大的金属(例如铝箔)放入微波炉加热,其内部升温的程度会令金属hold不住。镶有金边的盘子不适合用作微波炉加热器皿,就是因为微波炉的高温足以熔化盘子的金边。不过适当地利用这一现象倒可以加工某些食品。比如,专门为微波炉加热设计的爆米花,其包装内就有一层金属,在微波加热过程中,金属层快速升温可以让玉米粒在几分钟内就变成香脆可口的爆米花。④反之,如果金属体积足够大的话,由于它是热的良导体,受微波作用产生的热能会很快被分散,金属整体的升温并不明显。所以如果你不小心落了一把金属勺在微波炉里,其实不用太担心,勺子外形圆滑,不会引起激烈的“打火”现象。如果这把勺子还泡在牛奶或者咖啡里就更不用怕了,热量会很快传给周围的液体。表面积足够大的金属烤盘或烤架放到微波炉里,只要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操作,都是安全的。⑤那微波炉放入金属后“打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所谓打火,其实是空气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被击穿产生电弧放电。在正常运转的微波炉中,电场强度是不足以击穿空气的。但如果有尖锐形状的金属物存在,情况就不一样了。例如你在微波炉里落下的是一把金属叉,而非金属勺,微波炉运转时,叉子的尖端部位就会产生能够击穿空气的场强。如果自家的微波炉“打火”了,你可千万别觉得好玩,这会使磁控管受损,并有火灾隐患,一个可能是要钱,一个可能是要命。⑥友情提醒一下各位好奇心重的同学:汞虽为液态,但也是金属,而且有毒。那些打算把水银温度计放到微波炉里去测量食品温度的同学,请先用体温计测测自己是否已经发烧。否则等妈妈质问“插着碎玻璃碴和混着汞蒸汽的蛋羹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你们可别两手一摊,说这是火星版蛋羹的制作方法。(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本文的标题以拟人手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b.第①②段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提示了所有金属都不要用微波炉加热这一原理。c.第⑥段形象地警示读者不能把水银温度计放进微波炉里测温,紧扣中心话题,呼应上文。d.本文语言幽默而生动,如“买账”“死对头”“要命”等词语增强了表达效果。(2)下列对微波炉里“打火”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微波炉里放入金属后所引起的“打火”,其实是强电场击穿空气后产生电弧放电的现象。b.如果正常运转的微波炉中发生了“打火”现象,肯定是因为其中有尖锐形状的金属物存在。c.专门为微波炉加热设计的爆米花实际上就成功利用了微波炉里的“打火”现象。d.微波炉里的“打火”现象后果很严重,轻则会使磁控管受损,重则导致火灾事故。(3)妈妈想将鲜奶倒在不锈钢碗里放进微波炉加热,但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有危险,请你结合文中的知识向她说明情况。【分析】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金属与微波。第一段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然后分别介绍金属与微波之所以“不合”的原因和两者在一起可能造成的危害。最后一段以一段幽默的文字总结全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解答】(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cd.正确。b.有误。“揭示了所有金属都不要用微波炉加热这一原理”的分析不正确,本文说明的是:微波炉为什么不买金属炊具的账。故选:b。(2)本题考查对现象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根据原文第③段可知,爆米花不是运用微波炉里的“打火”现象,理解有误。故选:c。(3)本题考查个性化解读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先要有称呼,然后根据文本内容向妈妈介绍这样做不会有危险的原因即可。语意清晰,语序合理。答案:(1)b(2)c(3)示例:妈妈,把鲜奶装在不锈钢盘里加热不会有危险的。因为不锈钢盘体积足够大,又是热的良导体,受微波作用产生的热能会很快传递给鲜奶,既安全又能很快加热。【点评】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 有条理性。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④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 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⑥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各题。灯文珍①年十二月,在上海看了动画片《寻梦环游记》。背景是墨西哥,里面亡灵世界都由灯光统治。原本古今中外所有的鬼都只怕阳光,不怕灯,因为灯没什么攻击性,只是静静地照亮不大扰人,又如同人的灵魂有生有灭,但那电影最重要的意思是说在墨西哥人眼中,死亡才是生命最高意义,生与死互为补充才组成完整生命。因此,每年亡灵节,墨西哥人会祭奠亡灵,却绝无悲哀,甚至载歌载舞,通宵达旦,与逝去亲人共同欢度这一年一度的团聚时刻。②也就是说,人死了没什么可怕,只要还有活着亲人记得自己,便长久在另一个世界活着。而每年亡灵节,只要有亲人记得为自己点一盏灯,便可渡过生死桥与家人团聚。③看完第二天早上,在酒店接到家人的电话,告知我当天凌晨四点,外婆去世了。外婆是在老家县城去世的。她和我们在深圳住了整整二十年,后来不幸得了老年痴呆,最末六七年,正是一个明白渐渐趋于糊涂的完整演变过程,乃至于渐渐不认识儿女,去年春天,神智突然短暂清明,就一直闹着要回老家,叶落归根。半夜起来上厕所,却找不到路回房间,跑到客厅里大放悲声:我是毛海娥,我要回家。有时又对妈妈说:怎么一屋子人在喊我回老家?其实客厅除她两人外空空荡荡。闻者无不毛骨悚然。如此大闹数日,妈妈终于只能含泪让照顾她的四姨奶奶陪她回去,自己也一路护送到县城,又给老房添置了无数家当。而外婆几年前,就早早为自己在乡下准备好了寿材。只有在老家才能土葬,原来也是早有预感。④我八月时候还和妈妈回去看过地一次,那时她已不认识任何人了,身边亲友问她,九游会网址多少 是谁。外婆闻言非常紧张,又十分羞涩(她本来脾气不好,得病后却常有少女的娇羞),想了很久以后老实说:不知道。随即又补充:但肯定是我心上的人。⑤连夜赶回奔丧,一路忍不住对着飞机舷窗外的黑暗流泪,二十年朝夕相处的往事纷至沓来。泪眼中看见自己模糊变形的倒影,一直觉得手上擎着一盏灯光微弱的灯。在心底说,外婆,我会一直记得你。我是你心上的人呀。⑥今年春节,因是新葬,必须回去扫墓。依照本地风俗,需在坟头烧半人高的纸马十数架。还是十二月送葬的同一队孝子孝孙带着纸马上山。我因为在葬礼上已痛哭过多次,这时也没有眼泪,只是一心一意擎着纸马,如同擎着一盏灯般认真走那隆冬阴天泥泞的山路。等到了坟头,众人祭拜如仪,待纸马腾起半天烟火,遂又沉默地鱼贯下山。我故意拖在最后,想等表弟踏灭坟头余烬再一起下山。这个表弟,就是那个小时候常犯百日咳,害外婆不断下床给他拿止咳糖浆的表弟。外婆是他的亲年年(我们本地上话把奶奶唤作年年),等她到了深圳,才一直和我家一起住。按理说后来和我们在一起时间更久,但似乎还是对从小带大的孙子更亲,虽然后来统统都不认得了。⑦坟头黄土里到处都掺杂着鞭炮碎屑、彩色纸马、自色经幡未烧尽的笑脸、惨淡加任何乡下扫墓的尾声。怕引发山火,表弟一边在坟头专心找那些尚有火星的纸马踩踏,一边低声说:年年,你一个人在山上冷清,给你烧点纸,过年也热乎热乎。他并不知道我在等他。更不知道我听见他的话,当即转过身去泪如雨下。他也记得她。给外婆点灯的人又多了一个。⑧外婆一定可以回家。(选自《三四越界》,有改动。)(1)作者围绕“灯”一共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2)文章以《寻梦环游记》开篇有什么作用?(3)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4)根据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随即又补充:但肯定是我心上的人。(5)结合全文,请分析“灯”的内涵。【分析】这篇文章以“灯”为线索,回忆了外婆得病后闹着要回家,记不得亲人是谁却能肯定是“心上的人”,春节时为外婆上坟时表弟的话让“我”泪如雨下等事,表达了对外婆的怀念之情,流露着感人至深的亲情。【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事件。根据前两段的内容可概括事件为:我在上海看电影,明白了灯在墨西哥文化中的意义。根据第六段的内容可概括事件为:我回老家湖南奔丧,手里拿着纸马,觉得自己手里就像是擎着一盏灯。根据第七段的内容可概括事件为:扫墓后,我和表弟最后离去,我和表弟都愿意为外婆再点一盏灯。(2)本题考查对重要段落的理解。细读文本可知,作者写自己看一部电影《寻梦环游记》,是为了引出灯在墨西哥文化中的内涵:只要有亲人记得为自己点一盏灯,便可渡过生死桥与家人团聚。并且点明了题目。同时,以电影开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一内涵也是文章需要表现的主旨。有了作者理解的这一内涵,才有了下文要为外婆点灯的想法。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用知名电影的内容,也增强了作品的文化气息和艺术感染力。(3)本题考查赏析环境描写。细读划线句可知,这是对外婆处于野外的坟头的景物描写,也可说是环境描写。联系上下文可知,这一处景物描写照应了第六段中提到了家乡扫墓的风俗。鞭炮的碎屑,坟头没有烧尽的纸人纸马,这些都烘托了悲凉压抑的气氛,表现了我对外婆的思念之情。(4)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外婆病重,神智已经有些不清了,她虽然不记得我们了,但知道我们能来看她,聚在她的床头,那就肯定是她的心上人,这里的心上人指的就是虽然脑子里记不得,但心里却记得的人,是自己的家人,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5)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联系文本当中墨西哥文化中对于死亡的理解,我要给外婆点一盏灯,表弟也会为外婆点一盏灯,末段又说外婆一定可以回家,文本中的灯表面上指的是手里拿着的灯,实际指的是自己对于外婆的思念一定会成为一盏灯,指引着外婆回到家里再次与我们团聚,也会让外婆在另一个世界里看到光明与温暖,感受到我们的思念。灯,实际上是一种寄托,寄托着我们对外婆的思念和对于生死的感悟。答案:(1)①在上海看电影,明白了灯在墨西哥文化中的意义;②回湖南奔丧,觉得自己手里擎着一盏灯;③扫墓后,最后离去,和表弟都愿为外婆再点一盏灯。(2)引出“灯”的意蕴,并点题;以读者熟悉的电影文化开篇,引起阅读的兴趣;点明文章主题;为下文外婆的去世和为她点灯做了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增强作品的文化气息和感染力。(3)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照应上文,扫墓的习俗;突出为外婆扫幕后的惨淡场面,渲染悲凉压抑的气氛;烘托“我”的悲痛思念之情。(4)心上的人,是指脑子记不起,但心里却定记得的人;是家人;是外婆永远惦念的人,是外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5)黑暗中的灯,会照亮外婆回家与我们团聚的路,会让外婆在另一个世界好好活着,会使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外婆。灯,寄托了我的哀思,也象征对生死的体悟。【点评】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1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五一是几号安勇①爹一共来过我的学校两次,两次都让我丢尽了脸面。②第一次,爹送我报到,走到学校门口,突然停下来,把行李从左边的肩膀换到右边,咳嗽一声,冲地上重重地吐一口痰,用他山里人的嗓门儿冲我吼道,老丫头,给爹念念,这木牌子上写的啥玩意儿?我看见好多道含义复杂的目光,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听到口令一样,整齐划一地从四面八方围绕过来,最后全都落在我和爹的身上,好像我们是怪物。这些目光烤得我脸红心跳,我跺跺脚,没理爹,逃似的跑进了校园里。③爹根本没发现我已经不高兴,迈着大步,咕咚咕咚地从后面追上来,固执地把他的问题又问了一次。我无可奈何,小声说了我考上的那所大学的名字。走向宿舍的一路上,爹非常兴奋,只要遇到人,不管人家理没理他,他都扯着嗓门儿,用手指着身边的我,自豪地说我是他的老丫头,考上了某某大学。还说我从小就是学习的材料。爹可能一点儿也没想到,在这座校园里说这话,非常不合适。最后,我实在忍不住,带着怨气喊了一声爹。爹却不以为然,在宿舍里,对同学们又介绍了我一遍。然后,爹卷一支旱烟,心满意足地吸两口,又补充道,俺家老丫头是个要强的孩子,这回小家伙有了大出息!④爹第二次来是在一年前,像现在一样,正是五一节前夕。同宿舍的姐妹们都在说黄金周的假期,计划着去哪里旅游。爹没有敲门,“咣当”一声推开宿舍门就闯了进来。惹得姐妹们顿时一阵惊呼,慌作一团﹣﹣天气热,她们都穿得很少。爹一点儿也没意识到人家为什么尖叫,一进门就喊我老丫头,问我,带的山野菜吃没吃光。对我说,妈让他给我又送一袋子来。爹的肩上背着一只鼓囊囊的麻丝袋子。我看看姐妹们,再看看爹,脸上一阵发烧,不知道该对爹说些什么。爹打开口袋,妮子妮子地叫着,用他的两只大手,从袋子里捧出一把把野菜,自作主张地放在姐妹们的床上。即便人家拒绝他的礼物,他仍然把它们一一送了出去。还不厌其烦地说,菜已经用盐腌好了,拿热水泡一泡,就能下饭吃。⑤爹送完了礼物,卷一支烟,毫不理会姐妹们捂住鼻子和嘴,坐在我床上有滋有味地吸了几口后,听见了姐妹们说黄金周旅游的事。不知道爹为什么会对这件事特别好奇,他站起身,问她们,黄金周是什么意思?一个姐妹憋住笑告诉他,黄金周就是七天的长假,可以不用上课,还可以出去旅游。爹就显得更加纳闷儿,问,好端端的,学校干啥要放长假?那个姐妹轻声地笑了,另有两个姐妹也笑出了声。一个姐妹忍住笑说,因为要到节日,五一劳动节,所以学校才放假。爹又问,劳动节是什么节?我无法忍受爹再这样傻乎乎地问下去,抢着告诉他,劳动节就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也叫五一节。⑥爹似乎明白了学校为什么要放假,点着头,反复念叨着劳动节和五一,从嘴里吐出一口浓浓的烟,突然又问了一句,劳动者是些啥人呢,谁答应让他们过节的?爹这句话说完后,宿舍里的姐妹们再也忍不住,一齐发出了响亮的笑声。爹也咧开嘴笑了笑,摸着自己的脑袋问我,老丫头,你告诉爹,那个劳动节﹣﹣五一是几号呢?我羞愧得满脸通红,抱怨地喊了一声爹,眼泪就流了下来。爹没看到我的泪水,又接着问姐妹们,旅一次游得花多少钱?⑦爹离开学校五天后,我收到了他寄来的300元钱,在附言里写着旅游两个字。半个月后,我收到了爹的信。爹不识字,信是我的小学老师代写的。在信里,爹问我,寄的钱是不是已经收到了。爹还说,爹的老丫头和别人比,不缺啥也不少啥,人家去旅游,你也得去旅游,钱可能不太够,找便宜的地方去游吧!在信里,爹还说,他已经知道了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也知道了五一是五月一号。爹说,他还知道了,原来自己也是一个劳动者。最后,爹让我放心去旅游,不用惦念家里!在信纸的背面还写着一句话:祝老丫头劳动节快乐!⑧我没想到,暑假回到家时,竟然看见爹瘸了一条腿。爹看见我,有些慌张,咧开嘴笑了笑,响亮地冲着屋子里喊,她妈,赶紧杀鸡,咱老丫头回来了!⑨妈告诉我,爹的腿是在崖上采山野菜时摔断的,那面崖很陡,但长的野菜很新鲜,一看就知道能卖好价钱。妈还说,你爹盼着多采些野菜,好快点还上那300元钱的债!⑩爹从此再没来过我的学校。⑪我刚刚给他和妈寄了一封信,信的末尾写着两句话,祝爹劳动节快乐!祝妈劳动节快乐!写下这两句话时,我哭了,眼泪滴到了信纸上。(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篇赏析》)(1)简述父亲“让我丢尽了脸面”的几件事。(2)按要求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①我看见好多道含义复杂的目光,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听到口令一样,整齐划一地从四面八方围绕过来,最后全都落在我和爹的身上,好像我们是怪物。(从修辞角度)②爹打开口袋,妮子妮子地叫着,用他的两只大手,从袋子里捧出一把把野菜,自作主张地放在姐妹们的床上。(从加点词语角度)(3)小说第⑥段和第⑪段都写到“我”的“眼泪”,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两次流泪的原因。(4)小说以“五一是几号”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分析】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我”在上学的时候,父亲两次来“我”的学校,两次都让“我”丢尽了脸面,可就是这样让“我”丢尽了脸面的父亲却为了“我”的旅游费在崖上采山野菜摔断了腿,这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父爱,同时表达出“我”为之前对父亲的种种抱怨感到难受不安,自责的情感。【解答】(1)本题考查信息提取并概括的能力。此类题目应先通读全文,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开端、过程、结局),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第一件事可以从文中的“爹送我报到,走到学校门口,突然停下来,把行李从左边的肩膀换到右边,咳嗽一声,冲地上重重地吐一口痰,用他山里人的嗓门儿冲我吼道,老丫头,给爹念念,这木牌子上写的啥玩意儿?”概括得出;第二件事可以从文中的“爹非常兴奋,只要遇到人,不管人家理没理他,他都扯着嗓门儿,用手指着身边的我,自豪地说我是他的老丫头,考上了某某大学。还说我从小就是学习的材料。”概括得出;第三件事可以从文中的“爹却不以为然,在宿舍里,对同学们又介绍了我一遍。然后,爹卷一支旱烟,心满意足地吸两口,又补充道,俺家老丫头是个要强的孩子,这回小家伙有了大出息!”概括得出;第四件事可以从文中的“爹打开口袋,妮子妮子地叫着,用他的两只大手,从袋子里捧出一把把野菜,自作主张地放在姐妹们的床上。”概括得出。第五件事可以从文中的“他站起身,问她们,黄金周是什么意思……爹又问,劳动节是什么节?我无法忍受爹再这样傻乎乎地问下去,抢着告诉他,劳动节就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也叫五一节。”概括得出。(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①该句要求从词语角度来赏析,从修辞手法赏析语句时,按照“修辞方法 表达效果 事物特征 表达感情”的格式,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句中的“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听到口令一样……”很明显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周围人一齐看向我们的目光比喻成训练有素的士兵听到口令整齐划一地从四面八方围绕过来,把我们看成了“怪物”,写出了我们在别人眼中的怪异,同时也表现出了“我”难堪不安和对父亲的不满。②从词语角度赏析时,联系原文,解析词语表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什么好处。文中加点词是“棒”,其意思是用双手托,结合句中的“一把把”,说明了当时父亲拿出来的野菜非常多,而这也正好能体现出父亲慷慨大方的性格特点。(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道题要先从文中找出有关“眼泪”的内容,然后概括事件,点名人物心情,简要回答即可。第⑥段中写“我”的“眼泪”的是“眼泪就流了下来。”,联系前文中的“老丫头,你告诉爹,那个劳动节﹣﹣五一是几号呢?我羞愧得满脸通红,抱怨地喊了一声爹”可以分析出此时的“我”因为父亲居然不知道劳动节,这让“我”感觉到非常地难堪、羞愧,从而对父亲产生了抱怨的心情;第⑪段写到“我”的“眼泪”的是“眼泪滴到了信纸上。”,同样的联系前面的句子“我刚刚给他和妈寄了一封信,信的末尾写着两句话,祝爹劳动节快乐!祝妈劳动节快乐!写下这两句话时,我哭了……”,这里就要思考,作者为什么写下这两句话的时候会哭呢?这就需要通读全文,前面讲的是父亲如何让“我”难堪,让“我”羞愧,而当“我”暑假回家的时候得知父亲为了“我”的旅游费在崖上采山野菜摔断了腿,这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父爱,同时也是为之前对父亲的种种抱怨感到难受不安,自责的心理。(4)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对文题的理解,必须在通读全文、理解主旨的基础之上进行提炼,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文题,有事可以直达文章的中心。首先,这是个疑问式的句子,无疑这就能起到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的作用;其次,“五一是几号”这是父亲问“我”的一句话,小说后半部分也是围绕“五一”展开的,且这也正是让“我”感觉到丢尽了脸面的其中一件事情,所以这也算是起到了点明小说的中心事件的作用。另外,通过“五一是几号”能表现出父亲的无知,这与后面写父亲为了“我”的旅游费在崖上采山野菜摔断了腿而表现出来的父亲,形成了一个对比,让读者能看到他的另一面,起到了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小说的主旨的作用。答案:(1)随地吐痰,大庭广众之下大声让我读学校招牌;遇到人就扯着嗓子介绍我,炫耀“我”是学习的料;在“我”舍友面前夸“我”要强,有大出息;进“我”的宿舍不敲门,不顾对方拒绝,把野菜放到“我”舍友的床上;不知道五一节。(2)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周围人一齐看向我们的目光比喻为训练有素的士兵听到口令整齐划一地从四面八方围绕过来,写出我们在别人眼中的怪异,表现出“我”的难堪不安和对父亲的不满。②“捧”这个动词写出父亲拿出来的野菜非常多,表现了他慷慨大方的性格特点。(3)第一次流泪是因为父亲居然不知道劳动节,不知道五一是几号,让“我”在姐妹们面前丢脸,“我”感到难堪、羞愧,抱怨父亲;第二次流泪是因为自从得知父亲为了“我”的旅游费在崖上采山野菜摔断了腿,“我”感受到了父亲对“我”的爱,同时也为自己之前对父亲的抱怨感到难受不安。(4)妙处:①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②点出了小说的中心事件;③直接引用人物语言作标题,表现了父亲无知的一面,而小说后半部分围绕“五一”展开,让读者看到他的另一面,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小说的主旨。【点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连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这类题只要考生走进文本,细细揣摩,看清要求,相信一定能迎刃而解。三、综合。1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①感谢对手,因为他是提高我们素质的磨刀石。②只有对手,才会不断地地给你压力,逼迫你努力投入到斗争之中,并想办法成为胜利者。③在同对手的对抗中,你才能真正地磨炼。④所以说,对手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⑤ 不是 把对手看作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而是 把对手看作使我们更加锋利的“磨刀石”。(1)写出第①句中“是”的宾语。(2)文中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3)请在第⑤句的横线上补充一组恰当的关联词,把它写下来。【分析】第一题考查句子成分。第二题考查修改病句。第三题考查关联词语。【解答】(1)宾语是一个句子中动作的接受者。这句话的主语是“感谢对手”,谓语“是”,宾语是“磨刀石”。(2)细读材料可知,第三句话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自己”。(3)补充关联词语。需分析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语义。细读第五句话可知,这两个分句表示的是选择关系,否定前者,肯定后者,所以应是“与其”和“不如”。答案:(1)磨刀石(2)句末加“自己”(3)与其……不如……【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四、写作。15.作文。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指引你前行的“星”,这些“星”虽没有太阳般灿烂的光辉,却能在你前进的黑夜中给你希望与慰藉。父亲的一次叮嘱,老师的一次教诲,同学们的一次支持,陌生人的一次帮助,名人故事的一次洗礼……有多少的进步与欢笑,有多少的感动与收获,这些点点滴滴,犹如夜空中的星,虽是短暂,却又是永恒。请以“那颗带我前行的星”为题作文。要求:①选材新颖,内容具体。②主题深刻,有真情实感。③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④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分析】该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事写起,也可跨越时空,使用一些夸张或者联想手法,写一些离我们生活较远的事件。【审题立意】题目中的“星”一词,应该选用它的比喻义:让人温暖、为我指明人生道路的人和事,而不宜写它的原义,写作时,应该注意这一点。【思路点拨】“那颗带我前行的星”可以写身边的人;父母、老师等,也可跨越历史,写古代和文学作品中的人:李白、岳飞等。【误区指南】作文的写作要求比较宽泛,只要围绕太阳来写即可,写作自由度较大,但本作文也有一个写作要求:不得围绕太阳空发议论,我们写作文时要注意这一点。【形式创新】从本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种立意,一个是写别人的事情,另一个是写自己的事情。【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不太适合写议论文。【解答】【例文】那颗带我前行的星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我前行。﹣﹣题记慢慢的,我这个“白眼狼”竟也开始心疼父亲了。他从一开始就能猜透我的心,我一直都是那个调皮的孩子,可他总是在开完家长会的路上对我说什么都挺好就是学坏了点儿,我跟在他后面默不作声,其实我知道我怎样了﹣﹣成绩退步、上课走神、打架闹事…我不想回忆那些曾经做过的事,那些只是让我用“幼稚”一词一笔带过。我抬头望向他,他佝偻着,似乎身高都有一丝萎缩,记得原来的他,身材高大,一头乌黑的头发,挺着笔直的腰杆,用小拇指勾着我像空中的星星一样照亮我前方的路,然后带着我去这儿去那儿。我看着他佝偻的背,黑丝中夹杂着的白发,还有那不高的个子,瘦瘦的身材。10年以来,他真的变了许多,他是40岁的人,可额上的皱纹都有好几道了,哦!我长大了,长得快跟父亲一样高了,但我在他面前,他还总拿我当孩子,他总能原谅我的冲动。我还记得去年过年与家人吵架,离开了家在大街上流浪徘徊,除夕夜的里每一家都显得热闹,灯火通明,时不时传来阵阵的笑声,我躲在角落里蜷缩着双腿,泪水立刻涌了上来,混沌的黑暗,还有微涩的风,刮到脸上的疼痛感让我无法形容,抽抽泣泣的声音里夹杂着脚步声,我看见从亮处慢慢走来的身影,像是父亲,近了!那熟悉的声音就回荡在我的耳边,他问是否蹲在这里的人是我,我抬起了头,看向他的方向,黑暗让我看不清他的脸,随后,他伸出手拉我起来,他手上的茧子硌得我生疼,他说家里人都在等我吃年夜饭。后来,我问父亲是怎么发现我在角落里的,毕竟那个角落很黑,接下来他的回答能让我感慨一生:你在我眼里就像是一颗星星,无论你在多么黑暗的地方,我总能看到你闪烁着的光芒,就算你躲到再黑的夜里,黑暗也无法遮掩你的光芒。父亲是这样说的。直至今天注意到父亲的一举一动,我才愈发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疼爱我的人他已经老啦。一个傻傻的我,还有一个说我闪烁着光芒的父亲,可于我而言,父亲才是那颗带我前行的星,在我迷茫的时候指引我前行。【点评】【例文点评】文章一开头把题干中的歌词作为题记,使文章的文学色彩增强,选取题目“那颗带我前行的星”中“星”的比喻义,写自己的父亲,通过细节刻画,写出父亲对自己人生的指导作用,符合本次写作的写作要求,语言质朴,富有真情实感。第1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1页(共32页) 2024 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中考语文适应性试卷 一、积累。 1.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写在横线处,排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了解自然,便是非走路不可。 。这又何苦呢?并且只有自己发现出的美景对着我们才会有贴心的亲切感觉,才会感动整个心灵,而这些好景却大抵是得之偶然的,绝不能强求。 ①并且天下的风光是活的,并不拘泥于一谷一溪,一洞一岩。 ②旅行的人们也只得依样葫芦一番,做了万古不移的传统的奴隶。 ③但是我觉得有意的旅行倒不如通常的走路那样能与自然更见亲密。 ④旅行的人们所看的却多半是这些名闻四海的死景、人人莫名其妙地照例赞美的胜地。 ⑤旅行的人们心中只惦着他的目的地,精神是紧张的。实在不宜于裕然地接受自然的美景。 a.⑤①④③② b.③①④⑤② c.③⑤①④② d.③④⑤②① 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中,关羽由于自负,忘记了刘备“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计策,与孙吴结仇,被乔装为商人的陆逊入了城,导致“大意失荆州”。 b.《简•爱》中罗切斯特虽富有显赫,却是一个精神上的苦闷者,情感的渴求者。 c.“风景悄然无声地孕育了美感”,《草房子》以优美的文字,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中国传统农村的田园生活。 d.《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传达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精神内涵。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即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年。 b.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 d.“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ㅤㅤ一词多义是汉字的突出特点。例如“适可而止”的“适”表示“恰好”的意思,“_____”的“适”表示“去,往”的意思。再如“化险为夷”的“夷”表示“平坦,平安”的意思,“_____”的“夷”表第2页(共32页) 示“平常”的意思。又如“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爽”表示“舒服,畅快”的意思,“_____”的“爽”表示“差错”的意思。 ㅤㅤ因此,学习汉语必须关注一词多义的现象。 a.无所适从 鄙夷不屑 毫厘不爽 b.削足适履 鄙夷不屑 屡试不爽 c.削足适履 匪夷所思 毫厘不爽 d.无所适从 匪夷所思 屡试不爽 5.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6.育才中学(2)班同学开展“合理饮食与健康体质”的专题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为了给同学们普及正确的健康饮食知识,班委准备邀请营养师王娟女士在 6 月 10 日下午 3 点来班级做讲座,请你代班委写一封邀请函。 (2)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图和漫画,写出两条探究结论。 第3页(共32页) 探究结论 1: 探究结论 2: (3)活动中,张强同学搜集了一段文字,其甲有些问题,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ㅤㅤ在生活中做到以下两点,就可以控制体重:控制饮食。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a)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左右为宜。增强运动。(b)每天要延长运动时间,还要增加运动量。因运动初期是消耗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 ①(a)处画线句有语病,请给出修改意见。 ②联系语境来看,(b)处画线句语序不当,应改为: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②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⑤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⑥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 ⑦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⑧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借景抒情的句子是 。 (2)默写杜牧的《泊秦淮》或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8.为下列名著选择最对应...的读后感标题。 第4页(共32页) (1)《唐诗三百首》 (2)《寂静的春天》 (3)《名人传》 a.《大自然的哀鸣》 b.《在东方大地诗意栖居》 c.《真正的英雄》 二、阅读。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景象。 (2)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10.【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今余僦①居他氏,已二十二载,梦中犹在故居。旧役小傒②,今已白头,梦中仍是总角。夙习未除,故态难脱,而今而后,余但向蝶庵岑寂③,蘧榻纡徐④,惟吾梦是保,一派西湖景色,犹端然未动也。儿曹诘问,偶为言之,总是梦中说梦,非魇即呓也。因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余犹山人,归自海上,盛称海错⑤之美,乡人竞来共舐其眼。嗟嗟!金虀瑶柱⑥,过舌即空,则舐眼亦何救其馋哉?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序》 【注释】①僦(jiù)居:租屋居住。②傒:同“奚”,仆役。③岑寂:冷清、寂寞。④蘧 qú榻纡徐: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纤徐,从容缓慢。⑤海错:海产种类繁多,通称为海错。⑥金虀瑶柱:食品名。 第5页(共32页)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余拏.一小舟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④故.态难脱 ⑤归自.海上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一派西湖景色,犹端然未动也。 (3)【甲】文画线句子用 的写作手法,刻画了 美景。 (4)结合两段选文,简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11.说明文阅读,回答问题。 金属与微波炉,八字不合? 吴昊然 ①炒菜可以用铁锅,微波炉却根本不买金属炊具的账。难道金属与微波是死对头吗? ②金属对微波的作用基本有两种:反射和吸收。微波的本质和光一样,是电磁波的一种。家用微波炉发出的微波频率为 2.45ghz,相应的波长大约是 12.2cm.普通金属晶格间隙的尺寸约为几个埃,远远小于微波的波长,所以,当微波遇到金属的时候,几乎不能通过,而会被反射。另有一小部分微波在金属浅浅的表层内被吸收,这个表层深度约为 1μm(10﹣6m)。就在这个薄层内,吸收了微波的金属会变得超级“兴奋”。金属原子的“好朋友”——电子会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运动,撞击金属晶格。动能转化为热能,金属就在这样的“友情碰撞”下被加热了。 ③如果将体积并不大的金属(例如铝箔)放入微波炉加热,其内部升温的程度会令金属 hold 不住。镶有金边的盘子不适合用作微波炉加热器皿,就是因为微波炉的高温足以熔化盘子的金边。不过适当地利用这一现象倒可以加工某些食品。比如,专门为微波炉加热设计的爆米花,其包装内就有一层金属,在微波加热过程中,金属层快速升温可以让玉米粒在几分钟内就变成香脆可口的爆米花。 ④反之,如果金属体积足够大的话,由于它是热的良导体,受微波作用产生的热能会很快被分散,金属整体的升温并不明显。所以如果你不小心落了一把金属勺在微波炉里,其实不用太担心,勺子外形圆滑,不会引起激烈的“打火”现象。如果这把勺子还泡在牛奶或者咖啡里就更不用怕了,热量会很快传给周围的液体。表面积足够大的金属烤盘或烤架放到微波炉里,只要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操作,都是安全的。 第6页(共32页) ⑤那微波炉放入金属后“打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所谓打火,其实是空气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被击穿产生电弧放电。在正常运转的微波炉中,电场强度是不足以击穿空气的。但如果有尖锐形状的金属物存在,情况就不一样了。例如你在微波炉里落下的是一把金属叉,而非金属勺,微波炉运转时,叉子的尖端部位就会产生能够击穿空气的场强。如果自家的微波炉“打火”了,你可千万别觉得好玩,这会使磁控管受损,并有火灾隐患,一个可能是要钱,一个可能是要命。 ⑥友情提醒一下各位好奇心重的同学:汞虽为液态,但也是金属,而且有毒。那些打算把水银温度计放到微波炉里去测量食品温度的同学,请先用体温计测测自己是否已经发烧。否则等妈妈质问“插着碎玻璃碴和混着汞蒸汽的蛋羹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你们可别两手一摊,说这是火星版蛋羹的制作方法。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标题以拟人手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b.第①②段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提示了所有金属都不要用微波炉加热这一原理。 c.第⑥段形象地警示读者不能把水银温度计放进微波炉里测温,紧扣中心话题,呼应上文。 d.本文语言幽默而生动,如“买账”“死对头”“要命”等词语增强了表达效果。 (2)下列对微波炉里“打火”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波炉里放入金属后所引起的“打火”,其实是强电场击穿空气后产生电弧放电的现象。 b.如果正常运转的微波炉中发生了“打火”现象,肯定是因为其中有尖锐形状的金属物存在。 c.专门为微波炉加热设计的爆米花实际上就成功利用了微波炉里的“打火”现象。 d.微波炉里的“打火”现象后果很严重,轻则会使磁控管受损,重则导致火灾事故。 (3)妈妈想将鲜奶倒在不锈钢碗里放进微波炉加热,但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有危险,请你结合文中的知识向她说明情况。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灯 文珍 ①年十二月,在上海看了动画片《寻梦环游记》。背景是墨西哥,里面亡灵世界都由灯光统治。原本古今中外所有的鬼都只怕阳光,不怕灯,因为灯没什么攻击性,只是静静地照亮不大扰人,又如同人的灵魂有生有灭,但那电影最重要的意思是说在墨西哥人眼中,死亡才是生命最高意义,生与死互为补充才组成完整生命。因此,每年亡灵节,墨西哥人会祭奠亡灵,却绝无悲哀,甚至载歌载舞,通宵达旦,与逝去亲人共同欢度这一年一度的团聚时刻。 ②也就是说,人死了没什么可怕,只要还有活着亲人记得自己,便长久在另一个世界活着。而每年亡第7页(共32页) 灵节,只要有亲人记得为自己点一盏灯,便可渡过生死桥与家人团聚。 ③看完第二天早上,在酒店接到家人的电话,告知我当天凌晨四点,外婆去世了。外婆是在老家县城去世的。她和我们在深圳住了整整二十年,后来不幸得了老年痴呆,最末六七年,正是一个明白渐渐趋于糊涂的完整演变过程,乃至于渐渐不认识儿女,去年春天,神智突然短暂清明,就一直闹着要回老家,叶落归根。半夜起来上厕所,却找不到路回房间,跑到客厅里大放悲声:我是毛海娥,我要回家。有时又对妈妈说:怎么一屋子人在喊我回老家?其实客厅除她两人外空空荡荡。闻者无不毛骨悚然。如此大闹数日,妈妈终于只能含泪让照顾她的四姨奶奶陪她回去,自己也一路护送到县城,又给老房添置了无数家当。而外婆几年前,就早早为自己在乡下准备好了寿材。只有在老家才能土葬,原来也是早有预感。 ④我八月时候还和妈妈回去看过地一次,那时她已不认识任何人了,身边亲友问她,九游会网址多少 是谁。外婆闻言非常紧张,又十分羞涩(她本来脾气不好,得病后却常有少女的娇羞),想了很久以后老实说:不知道。随即又补充:但肯定是我心上的人....。 ⑤连夜赶回奔丧,一路忍不住对着飞机舷窗外的黑暗流泪,二十年朝夕相处的往事纷至沓来。泪眼中看见自己模糊变形的倒影,一直觉得手上擎着一盏灯光微弱的灯。在心底说,外婆,我会一直记得你。我是你心上的人呀。 ⑥今年春节,因是新葬,必须回去扫墓。依照本地风俗,需在坟头烧半人高的纸马十数架。还是十二月送葬的同一队孝子孝孙带着纸马上山。我因为在葬礼上已痛哭过多次,这时也没有眼泪,只是一心一意擎着纸马,如同擎着一盏灯般认真走那隆冬阴天泥泞的山路。等到了坟头,众人祭拜如仪,待纸马腾起半天烟火,遂又沉默地鱼贯下山。我故意拖在最后,想等表弟踏灭坟头余烬再一起下山。这个表弟,就是那个小时候常犯百日咳,害外婆不断下床给他拿止咳糖浆的表弟。外婆是他的亲年年(我们本地上话把奶奶唤作年年),等她到了深圳,才一直和我家一起住。按理说后来和我们在一起时间更久,但似乎还是对从小带大的孙子更亲,虽然后来统统都不认得了。 ⑦坟头黄土里到处都掺杂着鞭炮碎屑、彩色纸马、自色经幡未烧尽的笑脸、惨淡加任何乡下扫墓的尾声。怕引发山火,表弟一边在坟头专心找那些尚有火星的纸马踩踏,一边低声说:年年,你一个人在山上冷清,给你烧点纸,过年也热乎热乎。他并不知道我在等他。更不知道我听见他的话,当即转过身去泪如雨下。他也记得她。给外婆点灯的人又多了一个。 ⑧外婆一定可以回家。 (选自《三四越界》,有改动。) (1)作者围绕“灯”一共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2)文章以《寻梦环游记》开篇有什么作用? 第8页(共32页) (3)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 (4)根据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 随即又补充:但肯定是我心上的人....。 (5)结合全文,请分析“灯”的内涵。 1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五一是几号 安勇 ①爹一共来过我的学校两次,两次都让我丢尽了脸面。 ②第一次,爹送我报到,走到学校门口,突然停下来,把行李从左边的肩膀换到右边,咳嗽一声,冲地上重重地吐一口痰,用他山里人的嗓门儿冲我吼道,老丫头,给爹念念,这木牌子上写的啥玩意儿?我看见好多道含义复杂的目光,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听到口令一样,整齐划一地从四面八方围绕过来,最后全都落在我和爹的身上,好像我们是怪物。这些目光烤得我脸红心跳,我跺跺脚,没理爹,逃似的跑进了校园里。 ③爹根本没发现我已经不高兴,迈着大步,咕咚咕咚地从后面追上来,固执地把他的问题又问了一次。我无可奈何,小声说了我考上的那所大学的名字。走向宿舍的一路上,爹非常兴奋,只要遇到人,不管人家理没理他,他都扯着嗓门儿,用手指着身边的我,自豪地说我是他的老丫头,考上了某某大学。还说我从小就是学习的材料。爹可能一点儿也没想到,在这座校园里说这话,非常不合适。最后,我实在忍不住,带着怨气喊了一声爹。爹却不以为然,在宿舍里,对同学们又介绍了我一遍。然后,爹卷一支旱烟,心满意足地吸两口,又补充道,俺家老丫头是个要强的孩子,这回小家伙有了大出息! ④爹第二次来是在一年前,像现在一样,正是五一节前夕。同宿舍的姐妹们都在说黄金周的假期,计划着去哪里旅游。爹没有敲门,“咣当”一声推开宿舍门就闯了进来。惹得姐妹们顿时一阵惊呼,慌作一团﹣﹣天气热,她们都穿得很少。爹一点儿也没意识到人家为什么尖叫,一进门就喊我老丫头,问我,带的山野菜吃没吃光。对我说,妈让他给我又送一袋子来。爹的肩上背着一只鼓囊囊的麻丝袋子。我看看姐妹们,再看看爹,脸上一阵发烧,不知道该对爹说些什么。爹打开口袋,妮子妮子地叫着,用他的两只大手,从袋子里捧出一把把野菜,自作主张地放在姐妹们的床上。即便人家拒绝他的礼物,他仍然把它们一一送了出去。还不厌其烦地说,菜已经用盐腌好了,拿热水泡一泡,就能下饭吃。 ⑤爹送完了礼物,卷一支烟,毫不理会姐妹们捂住鼻子和嘴,坐在我床上有滋有味地吸了几口后,听见了姐妹们说黄金周旅游的事。不知道爹为什么会对这件事特别好奇,他站起身,问她们,黄金周是什么意思?一个姐妹憋住笑告诉他,黄金周就是七天的长假,可以不用上课,还可以出去旅游。爹就显得更加第9页(共32页) 纳闷儿,问,好端端的,学校干啥要放长假?那个姐妹轻声地笑了,另有两个姐妹也笑出了声。一个姐妹忍住笑说,因为要到节日,五一劳动节,所以学校才放假。爹又问,劳动节是什么节?我无法忍受爹再这样傻乎乎地问下去,抢着告诉他,劳动节就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也叫五一节。 ⑥爹似乎明白了学校为什么要放假,点着头,反复念叨着劳动节和五一,从嘴里吐出一口浓浓的烟,突然又问了一句,劳动者是些啥人呢,谁答应让他们过节的?爹这句话说完后,宿舍里的姐妹们再也忍不住,一齐发出了响亮的笑声。爹也咧开嘴笑了笑,摸着自己的脑袋问我,老丫头,你告诉爹,那个劳动节﹣﹣五一是几号呢?我羞愧得满脸通红,抱怨地喊了一声爹,眼泪就流了下来。爹没看到我的泪水,又接着问姐妹们,旅一次游得花多少钱? ⑦爹离开学校五天后,我收到了他寄来的 300 元钱,在附言里写着旅游两个字。半个月后,我收到了爹的信。爹不识字,信是我的小学老师代写的。在信里,爹问我,寄的钱是不是已经收到了。爹还说,爹的老丫头和别人比,不缺啥也不少啥,人家去旅游,你也得去旅游,钱可能不太够,找便宜的地方去游吧!在信里,爹还说,他已经知道了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也知道了五一是五月一号。爹说,他还知道了,原来自己也是一个劳动者。最后,爹让我放心去旅游,不用惦念家里!在信纸的背面还写着一句话:祝老丫头劳动节快乐! ⑧我没想到,暑假回到家时,竟然看见爹瘸了一条腿。爹看见我,有些慌张,咧开嘴笑了笑,响亮地冲着屋子里喊,她妈,赶紧杀鸡,咱老丫头回来了! ⑨妈告诉我,爹的腿是在崖上采山野菜时摔断的,那面崖很陡,但长的野菜很新鲜,一看就知道能卖好价钱。妈还说,你爹盼着多采些野菜,好快点还上那 300 元钱的债! ⑩爹从此再没来过我的学校。 ⑪我刚刚给他和妈寄了一封信,信的末尾写着两句话,祝爹劳动节快乐!祝妈劳动节快乐!写下这两句话时,我哭了,眼泪滴到了信纸上。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篇赏析》) (1)简述父亲“让我丢尽了脸面”的几件事。 (2)按要求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我看见好多道含义复杂的目光,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听到口令一样,整齐划一地从四面八方围绕过来,最后全都落在我和爹的身上,好像我们是怪物。(从修辞角度) ②爹打开口袋,妮子妮子地叫着,用他的两只大手,从袋子里捧.出一把把野菜,自作主张地放在姐妹们的床上。(从加点词语角度) (3)小说第⑥段和第⑪段都写到“我”的“眼泪”,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两次流泪的原因。 第10页(共32页) (4)小说以“五一是几号”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三、综合。 1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感谢对手,因为他是提高我们素质的磨刀石。②只有对手,才会不断地地给你压力,逼迫你努力投入到斗争之中,并想办法成为胜利者。③在同对手的对抗中,你才能真正地磨炼。④所以说,对手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⑤ 把对手看作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把对手看作使我们更加锋利的“磨刀石”。 (1)写出第①句中“是”的宾语。 (2)文中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3)请在第⑤句的横线上补充一组恰当的关联词,把它写下来。 四、写作。 15.作文。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指引你前行的“星”,这些“星”虽没有太阳般灿烂的光辉,却能在你前进的黑夜中给你希望与慰藉。父亲的一次叮嘱,老师的一次教诲,同学们的一次支持,陌生人的一次帮助,名人故事的一次洗礼……有多少的进步与欢笑,有多少的感动与收获,这些点点滴滴,犹如夜空中的星,虽是短暂,却又是永恒。请以“那颗带我前行的星”为题作文。要求: ①选材新颖,内容具体。 ②主题深刻,有真情实感。 ③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④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 600 字。 第11页(共32页) 2024 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中考语文适应性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 1.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写在横线处,排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了解自然,便是非走路不可。 。这又何苦呢?并且只有自己发现出的美景对着我们才会有贴心的亲切感觉,才会感动整个心灵,而这些好景却大抵是得之偶然的,绝不能强求。 ①并且天下的风光是活的,并不拘泥于一谷一溪,一洞一岩。 ②旅行的人们也只得依样葫芦一番,做了万古不移的传统的奴隶。 ③但是我觉得有意的旅行倒不如通常的走路那样能与自然更见亲密。 ④旅行的人们所看的却多半是这些名闻四海的死景、人人莫名其妙地照例赞美的胜地。 ⑤旅行的人们心中只惦着他的目的地,精神是紧张的。实在不宜于裕然地接受自然的美景。 a.⑤①④③② b.③①④⑤② c.③⑤①④② d.③④⑤②① 【分析】此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解答此题需要细读文段,结合语境仔细分析,谨慎回答。 【解答】阅读文段可知,此题有关“通常走路带来人与自然亲密”的文段。根据画线句子的前句可知,“这又何苦呢?”暗示前后句的转折关系。即画线句子写的是旅行走路的弊端。③句首先指出“通常的走路带来与自然的亲密”,故置于首位。⑤句举出旅行中“走路”不能裕然地欣赏自然美景。①与⑤句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⑤句从旅行者的角度,①句从风光活的角度阐述,“并且”是对上句的补充。④②句是总结句子,指出这种旅行赏景的局限。“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③⑤①④② 故选:c。 【点评】解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擅长提取关键信息,如“这又何苦呢?”这一转折信息点。 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中,关羽由于自负,忘记了刘备“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计策,与孙吴结仇,被乔装为商人的陆逊入了城,导致“大意失荆州”。 b.《简•爱》中罗切斯特虽富有显赫,却是一个精神上的苦闷者,情感的渴求者。 c.“风景悄然无声地孕育了美感”,《草房子》以优美的文字,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中国传统农村的田园生活。 d.《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传达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精神内涵。 第12页(共32页)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解答】a.有误,《三国演义》被乔装为商人的吕蒙入了城,“被乔装为商人的陆逊入了城”;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即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年。 b.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 d.“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人。范仲淹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故选:d。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辨析。 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ㅤㅤ一词多义是汉字的突出特点。例如“适可而止”的“适”表示“恰好”的意思,“_____”的“适”表示“去,往”的意思。再如“化险为夷”的“夷”表示“平坦,平安”的意思,“_____”的“夷”表示“平常”的意思。又如“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爽”表示“舒服,畅快”的意思,“_____”的“爽”表示“差错”的意思。 ㅤㅤ因此,学习汉语必须关注一词多义的现象。 a.无所适从 鄙夷不屑 毫厘不爽 第13页(共32页) b.削足适履 鄙夷不屑 屡试不爽 c.削足适履 匪夷所思 毫厘不爽 d.无所适从 匪夷所思 屡试不爽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无所适从:意为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或不知怎么办才好,“适”是“去、往”的意思;削足适履:因为鞋小脚大,就把 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适”是“合适”的意思。根据语境第一个空应该选择“无所适从”;鄙夷不屑:意思是指轻视,看不起,“夷”是“贬低,降低”的意思;匪夷所思:指言谈行 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夷”是“平常”的意思。根据语境第二个空应选择“匪夷所思”;毫厘不爽:形容一点不差,“爽”是“差错”的意思;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是“差错”的意思,第三个空“毫厘不爽”“屡试不爽”均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5.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分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第14页(共32页) 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译文: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潮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家乡。 【解答】本诗尾联是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意为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家乡。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表达了作者羁旅漂泊思乡之情,而非 d 项所说的“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所以 d 错误。 故选:d。 【点评】“一帆悬”中“悬”字是本诗用的妙字,写船帆笔直高挂,富有形象感,以小见大,表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佛、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画面。 6.育才中学(2)班同学开展“合理饮食与健康体质”的专题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为了给同学们普及正确的健康饮食知识,班委准备邀请营养师王娟女士在 6 月 10 日下午 3 点来班级做讲座,请你代班委写一封邀请函。 (2)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图和漫画,写出两条探究结论。 探究结论 1: 育才中学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呈低龄化趋势明显。 探究结论 2: 学生体质堪忧。 (3)活动中,张强同学搜集了一段文字,其甲有些问题,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ㅤㅤ在生活中做到以下两点,就可以控制体重:控制饮食。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a)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第15页(共32页) 成饱左右为宜。增强运动。(b)每天要延长运动时间,还要增加运动量。因运动初期是消耗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 ①(a)处画线句有语病,请给出修改意见。 ②联系语境来看,(b)处画线句语序不当,应改为: 每天要增加运动量,还要延长运动时间。 【分析】(1)本题考查邀请函的写法。解答此题,要明确邀请函的格式,并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九(2)班”“邀请营养师王娟女士”,邀请原因是“给同学们普及正确的健康饮食知识”做讲座,活动时间是“6 月 10 日下午 3 点”,地点是“班级”。注意发出邀请的组织为九(2)班班委,落款时间应在“6月 10 日”之前。据此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图文转化。左边是关于育才中学七八九年级学生超重的统计图,找到“年级”“百分比”项目进行分析比较可知,七年级肥胖率比例最高,八年级次之,九年级最低。由此可知,育才中学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呈低龄化趋势明显。仔细观察右边漫画可知,漫画中,肥胖学生气 喘吁吁,满头大汗,对老师说:“老师,我跑不动。”漫画反映了初中生肥胖问题突出。通过对左图数字的比较可分析和右图的漫画探究,即可得出“育才中学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呈低龄化趋势明显,学生体质堪忧”的结论。 (3)①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处成分赘余,可改为“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为宜”。 ②本题考查语序。【b】处语序不当,根据上文提出的“在生活中做到以下两点”的顺序,要把划线句中的“延长运动时间”与“增加运动量”对调位置。 【解答】答案: (1)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我班将于 6 月 10 日下午 3 点在教室开展“合理饮食与健康体质”专题实践活动,诚挚邀请您参加我们的活动,为我们做正确健康饮食的知识讲座。期待您的光临! (2)班班委会 6 月 5 日 (2)示例:探究结论 1:育才中学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呈低龄化趋势明显。 探究结论 2:学生体质堪忧。 (3)①应删除“左右”。 第16页(共32页) ②每天要增加运动量,还要延长运动时间。 【点评】图文转化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②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⑤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⑥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⑦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⑧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借景抒情的句子是 断肠人在天涯 。 (2)默写杜牧的《泊秦淮》或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诗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答案: (1) ①采菊东篱下 (注意“采”的书写) ②瀚海阑干百丈冰(注意“阑”的书写) ③山河破碎风飘絮 ④衡阳雁去无留意 ⑤无案牍之劳形(注意“牍”的书写)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⑦谁家新燕啄春泥 ⑧断肠人在天涯 第17页(共32页) (2)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或《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8.为下列名著选择最对应...的读后感标题。 (1)《唐诗三百首》 b (2)《寂静的春天》 a (3)《名人传》 c a.《大自然的哀鸣》 b.《在东方大地诗意栖居》 c.《真正的英雄》 【分析】《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 年~907 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 位,计 311 首诗,其中五言古诗 33 首,乐府 46 首,七言古诗 28 首,七言律诗 50 首,五言绝句 29首,七言绝句 51 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创作的科普读物。在这本书中,卡逊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这些化学杀虫剂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 《名人传》是由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 年)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或译作米开朗基罗)(1906)《托尔斯泰传》(1911)三部传记,传记共计字数 268000。称为“三大英雄传记”,也被称为“巨人三传”。现已被选中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著阅读。这本书也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立大事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所以选用《在东方大地诗意栖居》这个题目。《寂静的春天》这本书中,卡逊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第18页(共32页) 所以用《大自然的哀鸣》。《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或译作米开朗基罗)(1906)《托尔斯泰传》(1911)三部传记,称为“三大英雄传记”,也被称为“巨人三传”,所以选用《真正的英雄》。 答案: (1)b (2)a (3)c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二、阅读。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景象。 (2)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诗歌鉴赏的三个方面:1、鉴赏诗歌的语言;2、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解答】(1)仔细阅读,根据理解,通过合理的想象,描写出“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景象即可。 (2)要求学生识记常见的写作手法,然后根据对诗歌的理解进行赏析。悬念,照应,联想,想象,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铺垫悬念、比喻象征、借古讽今、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实写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本诗运用了反衬、对比、虚实结合等手法,再结合诗句体会其作用即可。 答案: (1)要点:柳条微曳,新芽初绽,嫩黄点点,尚未匀称。 (2)①反衬。用“花似锦”来反衬早春“清景”,表达对早春的喜爱。②虚实结合。初春之景是眼前之第19页(共32页) 景,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表达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③对比。“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对比,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答出任意一种表现手法即可。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译文: 早春的清新景色,正是诗人的最爱。绿柳枝头嫩叶初萌,鹅黄之色尚未均匀。若是到了京城花开之际,那将满城便是赏花之人。 【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语言和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10.【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今余僦①居他氏,已二十二载,梦中犹在故居。旧役小傒②,今已白头,梦中仍是总角。夙习未除,故态难脱,而今而后,余但向蝶庵岑寂③,蘧榻纡徐④,惟吾梦是保,一派西湖景色,犹端然未动也。儿曹诘问,偶为言之,总是梦中说梦,非魇即呓也。因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余犹山人,归自海上,盛称海错⑤之美,乡人竞来共舐其眼。嗟嗟!金虀瑶柱⑥,过舌即空,则舐眼亦何救其馋哉?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序》 【注释】①僦(jiù)居:租屋居住。②傒:同“奚”,仆役。③岑寂:冷清、寂寞。④蘧 qú榻纡徐: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纤徐,从容缓慢。⑤海错:海产种类繁多,通称为海错。⑥金虀瑶柱:食品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消失 ②余拏.一小舟 撑(船)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尽力,勉力 ④故.态难脱 原来的 ⑤归自.海上 从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第20页(共32页) ②一派西湖景色,犹端然未动也。 (3)【甲】文画线句子用 白描 的写作手法,刻画了 西湖雪后 美景。 (4)结合两段选文,简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乙文: 【甲】崇祯五年(公元 1632 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我梦里的西湖,如自家的园子与亲人,是记忆中存在的,即便是梦也是真实的。如今我租着别人的房子住已有 23 年,而梦中仍像生活在旧时的宅院。家里的小男仆,现在已经老得白了头,但梦中的他却仍是少年。习惯未改,还是先前的姿态一般无二。从此,我在这清冷寂寥如同旅店的蝶庵,泰然地在梦中游览昔日的西湖,竭尽所能将梦中的西湖景色一点不改地保留住。孩子们追问我,我偶尔会回答他们,也总是说着梦里梦到的东西,无非都是梦话。于是,写了《梦寻》72 则,留给后世,作为西湖风景的记录。我就像是个从海上归来的山里人,向乡亲邻里大肆夸赞海鲜的美味,乡亲们竞相来听我侃侃而谈,借我之眼感受个中滋味。哎,再美味的山珍海味,入口即无,这样怎么能解得了馋呢。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 ②句意为:我撑着一叶小舟。拏:撑(船)。 ③句意为: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强:尽力,勉力。 ④句意为:原来的样子很难保留住。故:原来的。 ⑤句意为:一点不改地保留住。自:从。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字词:沆砀,弥漫着白汽;一,全。句意: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第21页(共32页) ②重点字词:派,幅;犹,还;端然,完全。句意:一幅西湖的美景,还是完全没有变化。 (3)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方法及内容的把握。甲文“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文笔简练,用白描手法,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西湖雪后景物的形与神。 (4)本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甲文通过对西湖雪后美景的描述,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乙文“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表达作者对故国的热爱与眷恋。 答案: (1)①消失;②撑(船);③尽力,勉力;④原来的;⑤从 (2)①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②一幅西湖的美景,还是完全没有变化。 (3)白描;西湖雪后 (4)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故国的热爱与眷恋。 【点评】文言知识积累; 强 刚强侠气(强悍) 赏赐百千强(有余) 不可强以仕(勉强) 慕义强仁(力行) 以弱为强者(强盛,强大) 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11.说明文阅读,回答问题。 金属与微波炉,八字不合? 吴昊然 ①炒菜可以用铁锅,微波炉却根本不买金属炊具的账。难道金属与微波是死对头吗? ②金属对微波的作用基本有两种:反射和吸收。微波的本质和光一样,是电磁波的一种。家用微波炉发出的微波频率为 2.45ghz,相应的波长大约是 12.2cm.普通金属晶格间隙的尺寸约为几个埃,远远小于微波的波长,所以,当微波遇到金属的时候,几乎不能通过,而会被反射。另有一小部分微波在金属浅浅的表层内被吸收,这个表层深度约为 1μm(10﹣6m)。就在这个薄层内,吸收了微波的金属会变得超级“兴第22页(共32页) 奋”。金属原子的“好朋友”——电子会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运动,撞击金属晶格。动能转化为热能,金属就在这样的“友情碰撞”下被加热了。 ③如果将体积并不大的金属(例如铝箔)放入微波炉加热,其内部升温的程度会令金属 hold 不住。镶有金边的盘子不适合用作微波炉加热器皿,就是因为微波炉的高温足以熔化盘子的金边。不过适当地利用这一现象倒可以加工某些食品。比如,专门为微波炉加热设计的爆米花,其包装内就有一层金属,在微波加热过程中,金属层快速升温可以让玉米粒在几分钟内就变成香脆可口的爆米花。 ④反之,如果金属体积足够大的话,由于它是热的良导体,受微波作用产生的热能会很快被分散,金属整体的升温并不明显。所以如果你不小心落了一把金属勺在微波炉里,其实不用太担心,勺子外形圆滑,不会引起激烈的“打火”现象。如果这把勺子还泡在牛奶或者咖啡里就更不用怕了,热量会很快传给周围的液体。表面积足够大的金属烤盘或烤架放到微波炉里,只要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操作,都是安全的。 ⑤那微波炉放入金属后“打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所谓打火,其实是空气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被击穿产生电弧放电。在正常运转的微波炉中,电场强度是不足以击穿空气的。但如果有尖锐形状的金属物存在,情况就不一样了。例如你在微波炉里落下的是一把金属叉,而非金属勺,微波炉运转时,叉子的尖端部位就会产生能够击穿空气的场强。如果自家的微波炉“打火”了,你可千万别觉得好玩,这会使磁控管受损,并有火灾隐患,一个可能是要钱,一个可能是要命。 ⑥友情提醒一下各位好奇心重的同学:汞虽为液态,但也是金属,而且有毒。那些打算把水银温度计放到微波炉里去测量食品温度的同学,请先用体温计测测自己是否已经发烧。否则等妈妈质问“插着碎玻璃碴和混着汞蒸汽的蛋羹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你们可别两手一摊,说这是火星版蛋羹的制作方法。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本文的标题以拟人手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b.第①②段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提示了所有金属都不要用微波炉加热这一原理。 c.第⑥段形象地警示读者不能把水银温度计放进微波炉里测温,紧扣中心话题,呼应上文。 d.本文语言幽默而生动,如“买账”“死对头”“要命”等词语增强了表达效果。 (2)下列对微波炉里“打火”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微波炉里放入金属后所引起的“打火”,其实是强电场击穿空气后产生电弧放电的现象。 b.如果正常运转的微波炉中发生了“打火”现象,肯定是因为其中有尖锐形状的金属物存在。 c.专门为微波炉加热设计的爆米花实际上就成功利用了微波炉里的“打火”现象。 d.微波炉里的“打火”现象后果很严重,轻则会使磁控管受损,重则导致火灾事故。 (3)妈妈想将鲜奶倒在不锈钢碗里放进微波炉加热,但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有危险,请你结合文中的知识向她说明情况。 第23页(共32页) 【分析】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金属与微波。第一段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然后分别介绍金属与微波之所以“不合”的原因和两者在一起可能造成的危害。最后一段以一段幽默的文字总结全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解答】(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cd.正确。 b.有误。“揭示了所有金属都不要用微波炉加热这一原理”的分析不正确,本文说明的是:微波炉为什么不买金属炊具的账。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现象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根据原文第③段可知,爆米花不是运用微波炉里的“打火”现象,理解有误。 故选:c。 (3)本题考查个性化解读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先要有称呼,然后根据文本内容向妈妈介绍这样做不会有危险的原因即可。语意清晰,语序合理。 答案: (1)b (2)c (3)示例:妈妈,把鲜奶装在不锈钢盘里加热不会有危险的。因为不锈钢盘体积足够大,又是热的良导体,受微波作用产生的热能会很快传递给鲜奶,既安全又能很快加热。 【点评】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 有条理性。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④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 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⑥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灯 文珍 第24页(共32页) ①年十二月,在上海看了动画片《寻梦环游记》。背景是墨西哥,里面亡灵世界都由灯光统治。原本古今中外所有的鬼都只怕阳光,不怕灯,因为灯没什么攻击性,只是静静地照亮不大扰人,又如同人的灵魂有生有灭,但那电影最重要的意思是说在墨西哥人眼中,死亡才是生命最高意义,生与死互为补充才组成完整生命。因此,每年亡灵节,墨西哥人会祭奠亡灵,却绝无悲哀,甚至载歌载舞,通宵达旦,与逝去亲人共同欢度这一年一度的团聚时刻。 ②也就是说,人死了没什么可怕,只要还有活着亲人记得自己,便长久在另一个世界活着。而每年亡灵节,只要有亲人记得为自己点一盏灯,便可渡过生死桥与家人团聚。 ③看完第二天早上,在酒店接到家人的电话,告知我当天凌晨四点,外婆去世了。外婆是在老家县城去世的。她和我们在深圳住了整整二十年,后来不幸得了老年痴呆,最末六七年,正是一个明白渐渐趋于糊涂的完整演变过程,乃至于渐渐不认识儿女,去年春天,神智突然短暂清明,就一直闹着要回老家,叶落归根。半夜起来上厕所,却找不到路回房间,跑到客厅里大放悲声:我是毛海娥,我要回家。有时又对妈妈说:怎么一屋子人在喊我回老家?其实客厅除她两人外空空荡荡。闻者无不毛骨悚然。如此大闹数日,妈妈终于只能含泪让照顾她的四姨奶奶陪她回去,自己也一路护送到县城,又给老房添置了无数家当。而外婆几年前,就早早为自己在乡下准备好了寿材。只有在老家才能土葬,原来也是早有预感。 ④我八月时候还和妈妈回去看过地一次,那时她已不认识任何人了,身边亲友问她,九游会网址多少 是谁。外婆闻言非常紧张,又十分羞涩(她本来脾气不好,得病后却常有少女的娇羞),想了很久以后老实说:不知道。随即又补充:但肯定是我心上的人....。 ⑤连夜赶回奔丧,一路忍不住对着飞机舷窗外的黑暗流泪,二十年朝夕相处的往事纷至沓来。泪眼中看见自己模糊变形的倒影,一直觉得手上擎着一盏灯光微弱的灯。在心底说,外婆,我会一直记得你。我是你心上的人呀。 ⑥今年春节,因是新葬,必须回去扫墓。依照本地风俗,需在坟头烧半人高的纸马十数架。还是十二月送葬的同一队孝子孝孙带着纸马上山。我因为在葬礼上已痛哭过多次,这时也没有眼泪,只是一心一意擎着纸马,如同擎着一盏灯般认真走那隆冬阴天泥泞的山路。等到了坟头,众人祭拜如仪,待纸马腾起半天烟火,遂又沉默地鱼贯下山。我故意拖在最后,想等表弟踏灭坟头余烬再一起下山。这个表弟,就是那个小时候常犯百日咳,害外婆不断下床给他拿止咳糖浆的表弟。外婆是他的亲年年(我们本地上话把奶奶唤作年年),等她到了深圳,才一直和我家一起住。按理说后来和我们在一起时间更久,但似乎还是对从小带大的孙子更亲,虽然后来统统都不认得了。 ⑦坟头黄土里到处都掺杂着鞭炮碎屑、彩色纸马、自色经幡未烧尽的笑脸、惨淡加任何乡下扫墓的尾声。怕引发山火,表弟一边在坟头专心找那些尚有火星的纸马踩踏,一边低声说:年年,你一个人在山上冷清,给你烧点纸,过年也热乎热乎。他并不知道我在等他。更不知道我听见他的话,当即转过身去泪如第25页(共32页) 雨下。他也记得她。给外婆点灯的人又多了一个。 ⑧外婆一定可以回家。 (选自《三四越界》,有改动。) (1)作者围绕“灯”一共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2)文章以《寻梦环游记》开篇有什么作用? (3)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 (4)根据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 随即又补充:但肯定是我心上的人....。 (5)结合全文,请分析“灯”的内涵。 【分析】这篇文章以“灯”为线索,回忆了外婆得病后闹着要回家,记不得亲人是谁却能肯定是“心上的人”,春节时为外婆上坟时表弟的话让“我”泪如雨下等事,表达了对外婆的怀念之情,流露着感人至深的亲情。 【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事件。根据前两段的内容可概括事件为:我在上海看电影,明白了灯在墨西哥文化中的意义。根据第六段的内容可概括事件为:我回老家湖南奔丧,手里拿着纸马,觉得自己手里就像是擎着一盏灯。根据第七段的内容可概括事件为:扫墓后,我和表弟最后离去,我和表弟都愿意为外婆再点一盏灯。 (2)本题考查对重要段落的理解。细读文本可知,作者写自己看一部电影《寻梦环游记》,是为了引出灯在墨西哥文化中的内涵:只要有亲人记得为自己点一盏灯,便可渡过生死桥与家人团聚。并且点明了题目。同时,以电影开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一内涵也是文章需要表现的主旨。有了作者理解的这一内涵,才有了下文要为外婆点灯的想法。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用知名电影的内容,也增强了作品的文化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3)本题考查赏析环境描写。细读划线句可知,这是对外婆处于野外的坟头的景物描写,也可说是环境描写。联系上下文可知,这一处景物描写照应了第六段中提到了家乡扫墓的风俗。鞭炮的碎屑,坟头没有烧尽的纸人纸马,这些都烘托了悲凉压抑的气氛,表现了我对外婆的思念之情。 (4)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外婆病重,神智已经有些不清了,她虽然不记得我们了,但知道我们能来看她,聚在她的床头,那就肯定是她的心上人,这里的心上人指的就是虽然脑子里记不得,但心里却记得的人,是自己的家人,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5)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联系文本当中墨西哥文化中对于死亡的理解,我要给外婆点一盏灯,表弟也会为外婆点一盏灯,末段又说外婆一定可以回家,文本中的灯表面上指的是手里拿着的灯,实际第26页(共32页) 指的是自己对于外婆的思念一定会成为一盏灯,指引着外婆回到家里再次与我们团聚,也会让外婆在另一个世界里看到光明与温暖,感受到我们的思念。灯,实际上是一种寄托,寄托着我们对外婆的思念和对于生死的感悟。 答案: (1)①在上海看电影,明白了灯在墨西哥文化中的意义;②回湖南奔丧,觉得自己手里擎着一盏灯;③扫墓后,最后离去,和表弟都愿为外婆再点一盏灯。 (2)引出“灯”的意蕴,并点题;以读者熟悉的电影文化开篇,引起阅读的兴趣;点明文章主题;为下文外婆的去世和为她点灯做了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增强作品的文化气息和感染力。 (3)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照应上文,扫墓的习俗;突出为外婆扫幕后的惨淡场面,渲染悲凉压抑的气氛;烘托“我”的悲痛思念之情。 (4)心上的人,是指脑子记不起,但心里却定记得的人;是家人;是外婆永远惦念的人,是外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5)黑暗中的灯,会照亮外婆回家与我们团聚的路,会让外婆在另一个世界好好活着,会使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外婆。灯,寄托了我的哀思,也象征对生死的体悟。 【点评】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 1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五一是几号 安勇 ①爹一共来过我的学校两次,两次都让我丢尽了脸面。 ②第一次,爹送我报到,走到学校门口,突然停下来,把行李从左边的肩膀换到右边,咳嗽一声,冲地上重重地吐一口痰,用他山里人的嗓门儿冲我吼道,老丫头,给爹念念,这木牌子上写的啥玩意儿?我看见好多道含义复杂的目光,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听到口令一样,整齐划一地从四面八方围绕过来,最后全都落在我和爹的身上,好像我们是怪物。这些目光烤得我脸红心跳,我跺跺脚,没理爹,逃似的跑进了校园里。 ③爹根本没发现我已经不高兴,迈着大步,咕咚咕咚地从后面追上来,固执地把他的问题又问了一次。第27页(共32页) 我无可奈何,小声说了我考上的那所大学的名字。走向宿舍的一路上,爹非常兴奋,只要遇到人,不管人家理没理他,他都扯着嗓门儿,用手指着身边的我,自豪地说我是他的老丫头,考上了某某大学。还说我从小就是学习的材料。爹可能一点儿也没想到,在这座校园里说这话,非常不合适。最后,我实在忍不住,带着怨气喊了一声爹。爹却不以为然,在宿舍里,对同学们又介绍了我一遍。然后,爹卷一支旱烟,心满意足地吸两口,又补充道,俺家老丫头是个要强的孩子,这回小家伙有了大出息! ④爹第二次来是在一年前,像现在一样,正是五一节前夕。同宿舍的姐妹们都在说黄金周的假期,计划着去哪里旅游。爹没有敲门,“咣当”一声推开宿舍门就闯了进来。惹得姐妹们顿时一阵惊呼,慌作一团﹣﹣天气热,她们都穿得很少。爹一点儿也没意识到人家为什么尖叫,一进门就喊我老丫头,问我,带的山野菜吃没吃光。对我说,妈让他给我又送一袋子来。爹的肩上背着一只鼓囊囊的麻丝袋子。我看看姐妹们,再看看爹,脸上一阵发烧,不知道该对爹说些什么。爹打开口袋,妮子妮子地叫着,用他的两只大手,从袋子里捧出一把把野菜,自作主张地放在姐妹们的床上。即便人家拒绝他的礼物,他仍然把它们一一送了出去。还不厌其烦地说,菜已经用盐腌好了,拿热水泡一泡,就能下饭吃。 ⑤爹送完了礼物,卷一支烟,毫不理会姐妹们捂住鼻子和嘴,坐在我床上有滋有味地吸了几口后,听见了姐妹们说黄金周旅游的事。不知道爹为什么会对这件事特别好奇,他站起身,问她们,黄金周是什么意思?一个姐妹憋住笑告诉他,黄金周就是七天的长假,可以不用上课,还可以出去旅游。爹就显得更加纳闷儿,问,好端端的,学校干啥要放长假?那个姐妹轻声地笑了,另有两个姐妹也笑出了声。一个姐妹忍住笑说,因为要到节日,五一劳动节,所以学校才放假。爹又问,劳动节是什么节?我无法忍受爹再这样傻乎乎地问下去,抢着告诉他,劳动节就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也叫五一节。 ⑥爹似乎明白了学校为什么要放假,点着头,反复念叨着劳动节和五一,从嘴里吐出一口浓浓的烟,突然又问了一句,劳动者是些啥人呢,谁答应让他们过节的?爹这句话说完后,宿舍里的姐妹们再也忍不住,一齐发出了响亮的笑声。爹也咧开嘴笑了笑,摸着自己的脑袋问我,老丫头,你告诉爹,那个劳动节﹣﹣五一是几号呢?我羞愧得满脸通红,抱怨地喊了一声爹,眼泪就流了下来。爹没看到我的泪水,又接着问姐妹们,旅一次游得花多少钱? ⑦爹离开学校五天后,我收到了他寄来的 300 元钱,在附言里写着旅游两个字。半个月后,我收到了爹的信。爹不识字,信是我的小学老师代写的。在信里,爹问我,寄的钱是不是已经收到了。爹还说,爹的老丫头和别人比,不缺啥也不少啥,人家去旅游,你也得去旅游,钱可能不太够,找便宜的地方去游吧!在信里,爹还说,他已经知道了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也知道了五一是五月一号。爹说,他还知道了,原来自己也是一个劳动者。最后,爹让我放心去旅游,不用惦念家里!在信纸的背面还写着一句话:祝老丫头劳动节快乐! ⑧我没想到,暑假回到家时,竟然看见爹瘸了一条腿。爹看见我,有些慌张,咧开嘴笑了笑,响亮地第28页(共32页) 冲着屋子里喊,她妈,赶紧杀鸡,咱老丫头回来了! ⑨妈告诉我,爹的腿是在崖上采山野菜时摔断的,那面崖很陡,但长的野菜很新鲜,一看就知道能卖好价钱。妈还说,你爹盼着多采些野菜,好快点还上那 300 元钱的债! ⑩爹从此再没来过我的学校。 ⑪我刚刚给他和妈寄了一封信,信的末尾写着两句话,祝爹劳动节快乐!祝妈劳动节快乐!写下这两句话时,我哭了,眼泪滴到了信纸上。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篇赏析》) (1)简述父亲“让我丢尽了脸面”的几件事。 (2)按要求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我看见好多道含义复杂的目光,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听到口令一样,整齐划一地从四面八方围绕过来,最后全都落在我和爹的身上,好像我们是怪物。(从修辞角度) ②爹打开口袋,妮子妮子地叫着,用他的两只大手,从袋子里捧.出一把把野菜,自作主张地放在姐妹们的床上。(从加点词语角度) (3)小说第⑥段和第⑪段都写到“我”的“眼泪”,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两次流泪的原因。 (4)小说以“五一是几号”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分析】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我”在上学的时候,父亲两次来“我”的学校,两次都让“我”丢尽了脸面,可就是这样让“我”丢尽了脸面的父亲却为了“我”的旅游费在崖上采山野菜摔断了腿,这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父爱,同时表达出“我”为之前对父亲的种种抱怨感到难受不安,自责的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信息提取并概括的能力。此类题目应先通读全文,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开端、过程、结局),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第一件事可以从文中的“爹送我报到,走到学校门口,突然停下来,把行李从左边的肩膀换到右边,咳嗽一声,冲地上重重地吐一口痰,用他山里人的嗓门儿冲我吼道,老丫头,给爹念念,这木牌子上写的啥玩意儿?”概括得出;第二件事可以从文中的“爹非常兴奋,只要遇到人,不管人家理没理他,他都扯着嗓门儿,用手指着身边的我,自豪地说我是他的老丫头,考上了某某大学。还说我从小就是学习的材料。”概括得出;第三件事可以从文中的“爹却不以为然,在宿舍里,对同学们又介绍了我一遍。然后,爹卷一支旱烟,心满意足地吸两口,又补充道,俺家老丫头是个要强的孩子,这回小家伙有了大出息!”概括得出;第四件事可以从文中的“爹打开口袋,妮子妮子地叫着,用他的两只大手,从袋子里捧出一把把野菜,自作主张地放在姐妹们的床上。”概括得出。第五件事可以从文中的“他站起身,问她们,黄金周是什么意思……爹又问,劳动节是什么节?我无法第29页(共32页) 忍受爹再这样傻乎乎地问下去,抢着告诉他,劳动节就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也叫五一节。”概括得出。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①该句要求从词语角度来赏析,从修辞手法赏析语句时,按照“修辞方法 表达效果 事物特征 表达感情”的格式,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句中的“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听到口令一样……”很明显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周围人一齐看向我们的目光比喻成训练有素的士兵听到口令整齐划一地从四面八方围绕过来,把我们看成了“怪物”,写出了我们在别人眼中的怪异,同时也表现出了“我”难堪不安和对父亲的不满。②从词语角度赏析时,联系原文,解析词语表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什么好处。文中加点词是“棒”,其意思是用双手托,结合句中的“一把把”,说明了当时父亲拿出来的野菜非常多,而这也正好能体现出父亲慷慨大方的性格特点。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道题要先从文中找出有关“眼泪”的内容,然后概括事件,点名人物心情,简要回答即可。第⑥段中写“我”的“眼泪”的是“眼泪就流了下来。”,联系前文中的“老丫头,你告诉爹,那个劳动节﹣﹣五一是几号呢?我羞愧得满脸通红,抱怨地喊了一声爹”可以分析出此时的“我”因为父亲居然不知道劳动节,这让“我”感觉到非常地难堪、羞愧,从而对父亲产生了抱怨的心情;第⑪段写到“我”的“眼泪”的是“眼泪滴到了信纸上。”,同样的联系前面的句子“我刚刚给他和妈寄了一封信,信的末尾写着两句话,祝爹劳动节快乐!祝妈劳动节快乐!写下这两句话时,我哭了……”,这里就要思考,作者为什么写下这两句话的时候会哭呢?这就需要通读全文,前面讲的是父亲如何让“我”难堪,让“我”羞愧,而当“我”暑假回家的时候得知父亲为了“我”的旅游费在崖上采山野菜摔断了腿,这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父爱,同时也是为之前对父亲的种种抱怨感到难受不安,自责的心理。 (4)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对文题的理解,必须在通读全文、理解主旨的基础之上进行提炼,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文题,有事可以直达文章的中心。首先,这是个疑问式的句子,无疑这就能起到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的作用;其次,“五一是几号”这是父亲问“我”的一句话,小说后半部分也是围绕“五一”展开的,且这也正是让“我”感觉到丢尽了脸面的其中一件事情,所以这也算是起到了点明小说的中心事件的作用。另外,通过“五一是几号”能表现出父亲的无知,这与后面写父亲为了“我”的旅游费在崖上采山野菜摔断了腿而表现出来的父亲,形成了一个对比,让读者能看到他的另一面,起到了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小说的主旨的作用。 答案: (1)随地吐痰,大庭广众之下大声让我读学校招牌;遇到人就扯着嗓子介绍我,炫耀“我”是学习的料;在“我”舍友面前夸“我”要强,有大出息;进“我”的宿舍不敲门,不顾对方拒绝,把野菜放到“我”舍友的床上;不知道五一节。 第30页(共32页) (2)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周围人一齐看向我们的目光比喻为训练有素的士兵听到口令整齐划一地从四面八方围绕过来,写出我们在别人眼中的怪异,表现出“我”的难堪不安和对父亲的不满。②“捧”这个动词写出父亲拿出来的野菜非常多,表现了他慷慨大方的性格特点。 (3)第一次流泪是因为父亲居然不知道劳动节,不知道五一是几号,让“我”在姐妹们面前丢脸,“我”感到难堪、羞愧,抱怨父亲;第二次流泪是因为自从得知父亲为了“我”的旅游费在崖上采山野菜摔断了腿,“我”感受到了父亲对“我”的爱,同时也为自己之前对父亲的抱怨感到难受不安。 (4)妙处:①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②点出了小说的中心事件;③直接引用人物语言作标题,表现了父亲无知的一面,而小说后半部分围绕“五一”展开,让读者看到他的另一面,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小说的主旨。 【点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连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这类题只要考生走进文本,细细揣摩,看清要求,相信一定能迎刃而解。 三、综合。 1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感谢对手,因为他是提高我们素质的磨刀石。②只有对手,才会不断地地给你压力,逼迫你努力投入到斗争之中,并想办法成为胜利者。③在同对手的对抗中,你才能真正地磨炼。④所以说,对手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⑤ 不是 把对手看作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而是 把对手看作使我们更加锋利的“磨刀石”。 (1)写出第①句中“是”的宾语。 (2)文中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3)请在第⑤句的横线上补充一组恰当的关联词,把它写下来。 【分析】第一题考查句子成分。第二题考查修改病句。第三题考查关联词语。 【解答】(1)宾语是一个句子中动作的接受者。这句话的主语是“感谢对手”,谓语“是”,宾语是“磨刀石”。 (2)细读材料可知,第三句话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自己”。 (3)补充关联词语。需分析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语义。细读第五句话可知,这两个分句表示的是选择关系,否定前者,肯定后者,所以应是“与其”和“不如”。 答案: (1)磨刀石 (2)句末加“自己”
相关资源
示范课
由于学科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 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学科网,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