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与《致云雀》联读 课件23张 2023-九游会网址多少

2023-09-12
| 23页
| 1969人阅读
| 41人下载
普通
品鉴诗中的青春象征与青春对话 ——《红烛》与《致云雀》联读 时期 特点 代表诗人 代表作 内容 知识补充 新文化运动时期 20年代 30年代 40年代 新诗的“尝试” 新诗的奠基与开创 新诗的规范 新诗的成熟与深化 胡适等 郭沫若等 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派 戴望舒、卞之琳与现代派 胡适《尝试集》等 郭沫若《女神》等 徐志摩《再别康桥》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等 废除形式上的束缚,主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 五四时期狂飙突进、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二三十年代大革命前后知识分子的思想形态和精神风貌,时代的一面镜子 三四十年代战争与和平、革命与救亡的严酷斗争和中国社会变迁与民族情绪的“吹号者” 新诗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两首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认识红烛(云雀)的形象 3.思索人生使命,感悟青年人的担当 今天,我们将《红烛》和《致云雀》放在一起来学习,大家思考一下把它们放在一起的理由有哪些呢? 标题 内容 手法 ? 《沁园春•长沙》:山、林、江、舸、鹰、鱼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白云、北冰洋、 太平洋、洪涛 《红烛》:红烛 《致云雀》:云雀 群意象 核心意象 意境 特点 温故知新 1.如何理解诗歌标题的含义? 2.从诗歌题材(内容)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 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如寿星像前,洞房内。 咏物诗 特点: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任务一 :品析意象的象征意义 “意象解构”,它指的是诗人经常将一个完整的意象,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来表情达意。如: 请大家找出“红烛”这个意象在闻一多的诗中主要被解构 成了哪几个部分不同的部分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 色、光、泪、灰 1.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的“色” “红”如何理解? 将红烛的红,类比为红心的红。 代表:赤诚、热烈、忠诚的爱国之情、赤子之心。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发光的条件: 燃烧自我,无私奉献 一误再误——不误,反映了什么? 心理变化:矛盾冲突到甘愿燃烧 自己,照亮国人 红烛之光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流泪之因: 根本原因:燃烧发光 现实原因: 残风 次要意象: 象征着反动势力,衬托红烛不能发光发热的着急焦虑之情。 泪的象征意义: 诗人不能拯救国家的痛苦。 红烛的“泪” 7.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的“灰” 这一节抒发了什么感情? 本节诗人托物言志,以烛泪比喻自己带泪的诗行,这些诗行中有诗人爱国之情、忧国之心,它能慰藉人间,使痛苦而麻木的世人感到欣慰,唤起他们的爱国之情,使祖国走向光明。 《红烛》的情感脉络 1.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红烛的红(色)。 2—4.对红烛“烧”出光的思考: 矛盾困惑——醒悟——坚定(勉励) 5—7.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 (忧伤而热烈) 8—9.卒章显志,揭示红烛的精神本质 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 (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 红烛象征了诗人的热情、赤诚、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实干精神、责任意识。 小结1 诗歌 意象的象征意义 诗人的创作目的 《红烛》 红烛象征了诗人的热情、赤诚、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实干精神、责任意识。 诗人借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他要像红烛一样照亮沉睡中的中国,使民众觉悟、奋起,从枷锁中获得解放。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我又愿中国青年都只是向上走,不必理会这冷笑和暗箭。 ——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 高飞欢唱 找出诗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句子,指出其本体和喻体,找出其相似点,并进而分析比喻的作用。 任务一 :品析意
相关资源
示范课
由于学科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 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学科网,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网站地图